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厌恶房地产了呢?
对于刚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们,工作所得工资对于刚刚实习的年轻人或者是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领阶层只能支付自己现有的生活,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爱情、没有存款、没有满意的工作.......你向他们推广房地产,对于没有足够储蓄的他们只会是无限的打击以及无形的压力;或者你向他们推广房地产的过程,似乎在提醒他们自己现在空有的梦想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匹配上;又或者,你推广的过程中可以激励他们努力,但你拼命推销的过程中在,他们的耳旁是吵闹的杂音,所以他们会开始厌恶房地产推销员以及房地产本身。
对于那些拥有爱情想向结婚进一步迈进的年轻人们,可能有些人已经付了首付又或者父母帮忙付了首付,但是每个月却需要省吃俭用辛苦地过日子,从不敢放开,胡吃海喝,他们可能更向往随处漂流;可能有些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积蓄买房,可丈母娘却说,只有有了房子和车子才能把女儿嫁给他,他们拼了命地努力却似乎始终还在买房的起点.......房地产带来的压力,让他们开始厌恶房地产。
对于那些需要兼顾家庭的年轻人们,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每个月都在支付房款部分的钱,都快要支付完了,可是为了孩子到更好的学校上学,他们被迫卖掉现有的房子去购买更加昂贵却空间很小的学区房,开始了再一段省吃俭用的时间;可能他们刚好积累了足够的钱购买房子,却发现房价已经再次上涨了,他们刚储蓄的钱又再次远远不足以支付......无数因素的变化,导致他们永远奔腾在买房的路上却还没有真正地拥有它,所以他们开始厌恶房地产。
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试述你的观点和看法。范文有哪些?
观点:
房价受市场影响和整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大,从目前的国情国策来看,中国房价不会在三年内下跌。
一、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
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二、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
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拿广州来说,几年前城区范围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今天已经扩大到38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此外,大拆大建还导致大量的拆迁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换大房,普通房换高档房。不可能城市扩张后,却无人进驻,而成为一座空城,事实证明,城市扩张到哪里,人口就填满哪里。
三、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
大城市在几年前,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的,当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进行调控,地方政府却不配合的根源所在。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产业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产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开发,是城市方向的引领者,房地产开发到哪里,城市就延伸到哪里。房地产的带动作用,是谁也不可低估的,几乎带动所有行业的发展,比如服装、化妆品等看起来与房地产无关,实际上服装和化妆品业的发展也有房地产的功劳,开发的大量服装和化妆品主题商城及专业市场,无不在推动其发展的车轮。离开了房地产,各行各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四、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房地产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政府的腰包就会囊中羞涩,减少了财政收入,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职权力量。所以,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政府自有算盘,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开支持房地产,便在暗中支持,这也是中央调控成为“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国家规定拿到预售证前不允许采用排号、放筹、登记、预订等,除了一线城市基本做到外,象二、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实行,政府睁只眼闭只眼,实际在暗中支持房地产发展。
五、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
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阵,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中国刚富起来,由于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加上文化底子薄,一旦手里有了几全钱,就“小农意识”高涨,摆阔比富,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不少国人手里有钱了,生活好了,生活方式便发生了质变,由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上升为享受人生,当前国人的享受意识日益增强。而宽大豪华的住房是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许多人开始换房,面积越换越大,档次越换越高。中国的奢侈消费令世界瞠目结舌,并且有风起云涌之势,这些富人买房,出手大方,一看到心仪的房子,就买下,而且多是一次性付款。因为他们有的是钱。
六、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
业内人士会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未来的房地产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将走向何方,国家为什么老和房地产过不去?问这些问题的人,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弄明白,那就是国家究竟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调控房地产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许多开发商总认为国家在打压房地产,为此,一旦有了调控政策,便坐卧不安,感到迷茫。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长期占用“超车道”行驶,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中央政府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不过大家没有解读明白。注意,中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涨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地产,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压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五年内指望房价下降,无异于痴人说梦。当然,房价的波动是有的,短期下调后很快又会上升,主线上上升的。
为什么房地产是当地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
房地产企业主要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及地税附加都归地方财政,企业所得税32%归地方财政,还有土地出让金也归地方财政所以地方财政收益很大,所以地方政府不希望房地产交易额下降,再说房地产企业主要靠银行支撑,如果房价下跌到企业亏损,银行也有坏账的风险,造成社会不稳定。房地产那么赚钱,为什么开发商负债那么高,赚的钱都去哪了?
巨额的财富、庞大的资金量,这都是人们对房地产企业的普遍印象。然而,等到人们细细看那风光无限的背后,却发现那些身价百亿、千亿的房地产企业早已债台高筑。
不仅是房地产企业“满身伤痕”,所有的环节都是“负债累累”。百姓买房的房贷近50多万亿,卖地的地方政府债务也高达100多万亿。每个环节的相关方都处于一个负债的状态,钱究竟去哪儿了?
一、房企的钱去哪了?
为什么看起来赚得盆满钵满的中国房企,却面临着债务压顶的压力?原因是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其特殊的行业性质迫使它只能在高负债的压力下负重前行。对于房企来说,向政府买地需要时间,建造起楼盘需要时间,包括售楼以及交房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房企的资金周转期都很长,为了经营下去,房企只能不断借钱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本来这种经营模式并不会使房地产行业欠下巨额债务,承担的大部分风险都是正常的资产风险。但是房企想在这个有限的市场中多分一杯羹,“高杠杆”便成为了它们赚钱的新路子。
“高杠杆”模式下,房企只需要一小部分资金就能够开发项目,其余资金则都是由负债借来的钱。等到开工后由供应商垫付相应工程款,项目若四证齐全,此时房企就可以向银行贷款,再替换之前所筹集的资金。毫不夸张讲,房企只要一点点资金就能撬动十倍以上的价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房地产企业即便很赚钱,但是仍然资不抵债的原因,明面上的财富并不能弥补公司的巨额显性或者隐性债务。等到债务在某一个时点集中到期,此时便爆发了债务危机,恒大便是如此。将近2万亿的负债,将这个房地产企业龙头一下子逼向了破产重组。
所以说,房地产企业赚来的钱都去还债了,也就是流向了房企的股东和债权人,还有一部分则流向了房企员工和地方政府的税收。那么政府呢?政府卖地不需要成本,怎么还会欠债呢?
二、政府的钱去哪儿了?
政府虽然能从出让土地中获得一大笔出让金和税收资金,但是地方政府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仅靠卖地的钱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政府来说,他们要支付体制内人员的薪酬,要完善基础设施,要支付各类社会保障的费用……这些不可或缺的支出,压得政府也无法实现“财务自由”,所以政府也需要借债。
对于政府来说,它们可以在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也可以从银行系统中贷款或者以城投公司的名义发行债券。因此,地方政府卖地获得的收益和它的支出金额相比,简直就是相形见绌,政府也无法真正在房地产行业赚到什么大钱。
所以说地方政府卖地的钱,大部分最终流向了那些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也就是承接这些项目的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对于个人来说,我们知道是房贷将当代人变为了“房奴”,那么从个人这儿流出的钱又去了哪儿呢?
三、购房者的钱去哪儿了?
购房者的钱一部分给了房地产商,也就是我们说的首付;另一部分则是每个月所需要还的房贷,这笔钱则流向了银行。而银行又将购房者的钱一部分借给了房企,另一部分则作为利润留存。对于银行的利润,则分别流向了银行股东、税收、资产积累三个方面。
一方面,居民愿意买房是一件好事,适当的住房贷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居民过度透支也会造成杠杆率过高,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也需降低债务比率。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的房企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对于房企来说,一直强加杠杆不是长久之策,重要的是要控制规模、稳定发展以及稳重经营。多元化经营固然可取,但绝不能像恒大一样把自己“作到”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