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如何公积金查询呀,有没有提取的中介呀?

住房公积金查询的办法: 登录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查询:进入官方网站通过“个人住房公积金查询”链接,击进入查询页面,输入账号(身份证或公积金卡号)及密码,进入账户详细页面。 登录公积金托管银行网银查询:登录公积金托管银行,登录成功后,进入的是网银欢迎页面,点击导航栏“我的账户”栏目链接;进入“我的账户”页面后,在左侧功能菜单里找到“住房公积金”选项,点开“住房公积金”;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需要查询的“我的住房公积金”、“查询交易明细”和“查询还款计划表”。 前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柜台查询:职工本人查询需携带职工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单位经办人查询需携带单位经办人持单位开具的介绍信原件、查询职工及经办人

宿迁市住房公积金查询个人账户怎么查询

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对方的身份证号码查询,可以通过下列三种途径查询: 1、登陆当地住房公积金网站查询; 2、到公积金管理中心办事大厅查询; 3、拨打住房公积金热线电话12329进行查询。

住房公积金在哪里查询呢?

拨打12329电话后,输入自己身份证号,即可获取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明细。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12329短信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非紧急类公益服务短信,专门用于住房公积金工作和服务,不得向社会公众收取信息费用,不得利用该短信从事任何经营性活动。

12329短信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信息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包括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业务通告等,个性化服务包括账户变动通知、业务办理进度及结果告知等。各地可根据实际,逐步开通相关服务。

扩展资料:

住房公积金占工资比例计算:

每月住房公积缴存额由职工本人缴纳和单位为职工缴纳二部分组成,其计算方法是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和政策规定的缴存比例得出。即:

1.职工本人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同,同当地社会平均月平均工资之比,低于60%的最低按当地社会平均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高于300%,最高按300%计算。

缴存比例(各地可能有差异)为5%-12%之间。不实行住房补贴制度的地区和用人单位,以增加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方式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可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但最高不超过20%。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公积金12329短信服务将开通

住房公积金在哪里查

1、可以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柜台查询。2、可以在存缴地的住房公积金官网查询。3、可以通过住房公积金客服热线12329查询。
4、可以到联名卡所属银行打印账户明细查询。
5、可以找企业经办人查询存个人缴明细表。
6、可以在支付宝首页搜索公积金查询账户总额及明细。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或者办公地点
一般情况下,要知道身份证号码和密码,之后按照下面三个渠道查询: 
1、登陆当地住房公积金网站查询; 
2、到公积金管理中心办事大厅查询;
3、到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定网点查询。
个人的住房公积金查询的方式有:
1、申请人可以使用本人身份证号或者公积金账号在网上查询住房公积金金额;
2、申请人可以携带身份证、公积金卡前往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网上查询直接登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站。
账号为住房公积金联名卡上的卡号,密码为身份证后四位加00两个数字。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是由企业及职工各缴一半,由企业缴存的这一半是不算在工资中的,严格来说算是企业成本开支,所以住房公积金不会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职工,而且还必须要存入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定的账户中才行,在正常存缴的情况下,存缴金额会日益增多,而且还可以产生利息住房公积金有专门的管理条例,即便是账户持有者,也必须要符合条例规定,在满足条例规定情境的前提下,经得企业同意之后,才能正式提出申请。按照规定,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专款只能用于购买或建造自住房、缴纳租金、装修等情况,而且如果要提取出来他用,必须是终止劳动合同之后,或者到境外定居才可以。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三条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第四条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

如何进行住房公积金查询

公积金查询方法:
1、柜台查询:柜台查询指的是查询者到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办事大厅的查询方法,需要携带公积金联名卡和身份证。如果代替别人查询还需要携带被查询人的公积金联名卡和身份证。
2、网上查询:查询人登录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点击个人住房可公积金查询按钮即可。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