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型住房买多大面积合适?改善型住房,改善了什么?

对于三口之家而言,从小公寓换成90平的三房,就算是改善型住房了;而对于三代同堂的家庭,则是从90平三房换成120平以上的四房,才算是改善型住房。改善型住房,是在刚需房的基础,置换上一套环境更美、空间更大的房子,具体面积大小要根据家庭情况与居住需求而定。下面我来展开聊聊改善型住房该如何选,各位准备换房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

1、刚需房与改善型住房的区别

//


刚需型住房:有个安身之所。

改善型住房:有个舒服的居住环境。


//

2、改善型住房,改善了什么?

//


【外部环境改善】

改善型住房,一般是处于市区的大型社区,或是临近市区的别墅社区,这类社区通常会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社区环境优美:


刚需房可能是城中村的旧房,这种社区一般都比较脏乱差;而改善型住房,在选择房子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小区设施完善、绿化率高、物业服务好的社区。


▲完善舒适的社区环境。



②周边配套完善:


刚需房可能是郊区的新房,这种社区一般较为偏远,配套落后;而改善型住房,要求周边要有完善的医疗、教育、商超与方便的交通

▲社区周边教育、医疗、商超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室内环境的改善】

在刚需户型的基础,改善型住房的户型,需要根据主人的居住诉求,拓展更舒适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位室内设计师,我来聊聊多年来我做设计方案时,遇到买了改善型住房的客户,他们在室内环境改善方面,都有哪些诉求点呢?然后这些房子又要多大面积才能实现呢?



①更宽敞的大厅:100㎡+

客餐厅是一家人用餐、日常娱乐聊天的主要空间,它是一家人情感交流的主要空间。在刚需房中,可能客厅与餐厅是共用一个空间,吃饭就在茶几上;而在改善型住房中,客厅与餐厅分离,而且空间较大,摆放的餐桌与沙发尺寸大,能轻松满足家人使用。

▲宽敞的大厅。



②动静分离的空间:100㎡+


动静分离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诉求:刚需户型面积小,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走廊这个过渡空间,在房间关上门还能听到大厅里的人聊天;而改善型住房中,晚上在客厅聊天看电影,也不用担心影响到在卧室休息的家人。

▲动静分离的格局。



③南北对流采光好:120㎡+


刚需户型一般都只有单面采光,这样室内空间的窗户对流也比较差,室内空气质量差、闷热;而改善型住房中,一般都会有对流的大窗户,整体空间更明亮,而且对流的空气也更清新,夏天坐在客厅,哪怕不开空调,对流风都能令人无比舒适。

▲南北对流的窗户。



④更好的视野:120㎡+


如果是在市区的刚需性住房,一般楼距都小,甚至城中村里的“握手楼”,只有对面邻居挂出来的衣服与腊肉,视野景观什么的都是奢望;而在改善型住房中,往往对窗外的景观会有较高的要求,站在阳台就能看到无遮挡的市区、公园、江海。

▲窗外视野开阔的风景。



⑤影音休闲:140㎡+

刚需户型,一般除了吃饭睡觉,顶多就是有个供家人聊天看电视的小客厅;而在改善型住房中,有更宽敞的客厅或独立的影音室,可以装上更专业的影音设施,提供一个休闲活动、看电影的家庭娱乐空间。

▲个性有趣的娱乐空间。



⑥专属衣帽间:110㎡+

刚需户型的衣柜比较紧张,衣服稍微多点都会不够放;而在改善型住房中,一般会有更大的衣柜,甚至还会有专属的衣帽间,让生活更情趣有仪式感。

▲专属衣帽间。



⑦独立书房:120㎡+

在刚需户型中,能让孩子与长辈有各自的房间就不错了,甚至有些刚需户型会让家人在客厅睡沙发床的;而在改善型住房中,每位家人有自己独立房间的基础,还会配备独立的书房,为主人提供一个书法练习、工作加班的独立空间。

▲独立书房。



⑧带主卫套房:90㎡+

这种诉求一般是由小户型置换成三房户型的三口之间,以往一家人挤用一个卫生间,早上晚上洗漱如厕都要排队,在选择改善型住房的时候,他们诉求会偏向带有主卫的套房户型。

▲主人卫生间。



⑨超乎想象:500㎡+

这一点确实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哪怕是很多改善型住房的家庭,恐怕也是望尘莫及的,比如说——私家车库、私家泳池、私家小院等。

▲私家泳池。


在以上提到的9个改善点中,①-④是改善型住房的基本特征,而⑤-⑨则是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与居住诉求,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以上提到的面积也是仅供参考,具体还是根据户型的实际情况来选。

什么是改善型住房?

改善型居住需求的家庭结构特征表现:

一方面是家庭成员的增加。

另一方面是孩子年龄的增加,需要改善居住条件。

持续的旧城改造,造成改善型需求。旧城改造及其它城市建设造成的动拆迁,会持续产生新增的住宅需求,一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安置房的居住条件。

相关定义:

根据北京市银监局的最新规定,将以市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北京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07平方米为限,来认定改善型住房需求。

也就是说,北京地区已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果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7.07平方米,再次向银行申请贷款,可比照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首付最少两成,利率最低可打七折。

根据2007年央行、银监会发布的二套房贷政策,已利用贷款购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为四成,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改善型住房

刚需性住宅和改善型住宅的区别有哪些?

一、刚需性住宅

1、刚需房定义:

从字面理解,“刚需”就是刚性需求,也就是说购房者在选房时以自住为首要条件。目前,业界对刚需房普遍将其理解为紧迫性需求。

紧迫性需求简单地说就是解决人居住的最基本需求,居住就像穿衣、吃饭、工作等一样,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从这个层面来看,刚需房主要是指对于没有房子的人来说,能拥有一套住房是一种刚性需求。

2、刚需房标准:

因为刚需解决的是基本的居住问题,所以为了降低购房门槛、扩大市场,很多楼盘都会选择在位置偏远的地方,建筑品质比较低劣,园林景观、生活配套、交通条件、健康配置、品质物管等更是无从谈起,刚需房一度和低品质住房画上等号。

于2013年公布的《刚性需求住宅9大品质标准》的出炉就是向传统意识的低品质刚需盘开战,它告诉市场,刚需并不等于低质,刚需住宅同时要满足各方面的品质要求,只有符合了《标准》的刚需房才是真正的好房。

据悉,该《标准》涵盖了地段标准、交通标准、商业标准、户型标准、建筑标准、环境标准、健康标准、规划标准、每一项标准均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在户型标准上,“户型具有发展可变性,可满足城市主流家庭未来5年的家庭结构与人口变化”;地段标准上,“社区位于市核心30分钟生活圈内,按照国际都市生活通行要求,与城市核心点的直线距离控制在10公里范围”;交通标准上,“社区步行10分钟范围内(约1000米距离)可到达地铁站点和城市主干道。

二、改善性住宅

1、改善性住宅定义:

改善性住宅,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对生活品质、居住条件的改善。改善型住宅一词的提出,主要是迎合了购房者从“居住需求”转向了“舒适需求”的现象,是一种经济状况上升之后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方式。改善型购房者多为二次置业甚至多次置业者,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其置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改善性住宅特点:

改善型住宅多分布于主城区边缘地带,既靠近市核心,又能享受近郊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小区的环境也是达到了相当高的品质。

改善型购房者大多是已家庭为单位,此时子女的教育配套也就成为各个改善型楼盘必备的配套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生活、教育配套,精心规划的户型,都使得改善型住房成为宜居之选,乃至传世之宅。

改善型住房和刚需性住房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刚需性住房通常就是满足基本的居住要求,而改善型住房更多的追求的是居住的舒适,所以二者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


什么是改善型住房?

改善型住房指的是为了改善生条条件而再次购买的住房,以上海2010年为例,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最新政策,明确人均住房面积小于33.4平方米、再次购房,为购买“改善型住房”。对购买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由80万元降低为60万元。同时,上海对“投资投机性购房”将收紧公积金个贷。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还明确,“投资投机性购房”最基本的条件是购买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非改善型住房;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3.4平方米(2008年上海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第二次贷款购房,即认定为购买非改善型住房。

扩展资料:

《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第一条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依据拟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

第二条 应借款人的申请或授权,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及其他具备查询条件的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应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进行借款人家庭住房登记记录查询,并出具书面查询结果。如因当地暂不具备查询条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登记查询结果的,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提交家庭住房实有套数书面诚信保证。贷款人查实诚信保证不实的,应将其记作不良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金华住房公积金——上海明确“改善型住房”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善型自住房



什么样的房子才能称之为改善型住房?

如今,不少家庭会面临一个问题,房子不够住,从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有一些子女还会将爸妈接来一起住,房子面积是个极大的考验,因此改善型住宅被不少家庭考虑在内。但是北京的房价之高有目共睹,想要买大房子,价格还不能太贵,即使是在中产家庭,依旧算个大难题。

当然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才称得上“改善”?

买房的老手,到售楼部一问,整个小区70%是一房、两房、小三房,心里就有了数,这肯定是刚需盘;三房、四房户型为主,妥妥的改善。买改善房,都是为了换房子。换房子有几种情况,小户型换大户型,房间更多、功能更全;老小区换新小区,设施更新、设计更合理;或者为了上班更方便、子女有更好教育、生活氛围更好、周边环境更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改善就是变得更好,用时髦的话讲,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既然最终目的是买到好房子,我们需要知道,改善型家庭他们对房子的需求大致怎样?

在开放二胎政策之后,北京早前二孩新增数量在15万+,家庭结构从“三口之家”转向“四口之家”,一类是目前的居住条件有限,需求改善居住环境而购房,比如二孩政策开放之后,家庭成员增加,小平米两居室的房子不能满足现有的居住条件;另外孩子年龄的增加,需要一些独立的空间,这就需要改善现有的居住空间。

另一类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平时生活品质比较高,对现有住房不满意,在新的高品质楼盘出现后,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去购买新房;还有一种就是现在持续的旧城改造,因为城市建设而造成拆迁,这也会持续产生新增的住宅需求。

会有一部分人不满足于现有安置房的居住条件,他们在拆迁之后势必存在着强烈的住上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因此将会有大量的变现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进入存量房或商品房市场,拉动了高品质住宅消费增长。在明确需求后,有的人建立了自己的购房逻辑,买房气定神闲;更多的人则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看越糊涂。房子更大,只是一个方面,空间大了,房间多了,舒适感肯定会增加,但光有空间还不够,比如户型设计是不是合理?建材选料如何,是否有品质?小区内部环境如何、有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业主活动的公共空间?后期物业会如何管理?小区周边的生活配套如何?

甚至于,业主的年龄层次和阶层是不是相似?邻里之间是否有共同生活习惯,在出游、举办家宴等方面是否有趋同的生活节奏与交流方式?

总之,改善是个系统,不仅关乎居住舒适度,还直接关系到后期房子增值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