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降6.4%,这将对房地产行业造成哪些影响?

上半年,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同比下降6.4%,这反映出了在经济压力持续下行下,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寒冬。同时,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相关金融政策的调整,也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这将造成房地产行业在资金方面,流通不畅,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资金成本增加。同时,随着房地产供给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将会下降,从而导致房地产需求的下降,从而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如今,国家也在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整治力度,使其正常有序地发展,以免拖累经济发展,使房温降下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减少,势必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果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就会受到影响。而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也在收紧,这给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部分房地产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受到限制,部分开发商资金链出现了紧绷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房地产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杠杆融资,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同时,目前房地产市场及其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也受到国家“去杠杆”政策的制约,整个市场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供给需求关系趋于恶化。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预期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土地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些因素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房价和销售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调控政策、信贷政策、资本市场运行等。政府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对房地产行业有特殊的要求,其变动对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流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周期内都要承受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总的来说,投资比例的下降,减少了资金流向房地产,进一步导致房地产资金链断裂,从而增加金融风险。

推动本轮房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房价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本轮助推房价上涨的因素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是懂视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推动本轮房价上涨的因素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推动本轮房价上涨的因素不排除有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共谋推高房价
记者从一些金融机构了解到,按规定,房企拍地应该拿自有资金。但近年融资普遍,房企配资一般都在三七开,房企自有出资占三成,配资占七成。现在一些房企连自有出资部分也从金融机构解决,房企引入银行、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保险等资金来拍地,已成为业内潜规则。
如此配资导致房企负债规模不断上升,盈利状况下降。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132家房地产企业合计营业收入为8780.5亿元,而净利润只有687.8亿元,平均利润率跌至7.8%。而今年上半年,130家房企的净利润率还在8.15%,即便成交惨淡的2015年前三季度利润率也有10.1%。
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本轮房价上涨的背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共谋,迟迟不肯出台提高首付率等市场化手段,一些地方甚至等到财政收入任务差不多完成了才出手调控,对这一趋势应该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已开始既调控“面包”,也监督“面粉”。在近期调控中,上海等地已出台明确政策:缴付土地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不得使用银行贷款、信托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保险资金等。不少房企已开始调整项目上市节奏,拿地趋于谨慎。
金色诱惑:割舍不下的“地王”盛宴
各路资本涌入楼市,土地是围猎的对象。2016年多地上演“地王盛宴”,成为本轮房价上涨的风向标。
“地王”的出现,无形中给周边项目带来“坐地起价”的即期信号,更导致未来涨价预期。在舆论炒作下引发民众恐慌,造成开发商待价而沽,捂盘惜售,房价上涨势不可挡。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而去年同期降幅超过25%。国土资源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面积同比下降4.8%。这种“价增量减”意味着地卖得少了,成交价却更高,凸显地价涨幅之快。
值得警惕的是,今年一些热点城市地价高涨,加大未来市场风险隐患。对于地价快速上涨,一名房企负责人直言,如果说房价是一日千里,地价则是一日万里,开发商入市要谨慎小心。
中原地产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上涨72.2%,二线城市涨幅达到86.7%,远超房价上涨幅度。而据万科最新公告,其持续观察的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南京、武汉、东莞、苏州等14个主要城市,三季度土地整体成交溢价率攀升至111%,创近年来新高。
“买地的价格越来越高,摆在开发商面前就只有一条路——房价除了上涨别无选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说,这一现象暴露出当前土地市场非常严重的垄断性。
“饥渴式供地”凸显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
“地王”频出,令房地产企业承压。近期,为摊薄风险,万科、绿城、融侨等多家房地产公司纷纷加入高价地股权转让潮,楼市剧情的反转,暴露出拿地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
10月中旬,信达地产发布公告,宣布稀释杭州滨江奥体地块50%股权,融创中国和滨江集团分别持股40%和10%,三方合作开发该项目。这一今年5月123亿元拍下的全国总价地王,当时溢价率近96%。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预期的走低,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新地王”项目很难再出。但周而复始上演的“地王盛宴”背后,一些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引人关注。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说,一些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市场的唯一供给者,又是房价的最终调控者;既是抑制房价泡沫的“刹车”,又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油门”。近期高涨的土地出让金及一些地方政府的“饥渴式供地”模式凸显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幕后黑手:投资投机下的虚火
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
历次房市调控的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让住房回归其居住属性,而不能大范围成为投资品。
在一段时间内,楼市几成“股市”。多地上演的企业和个人“炒房”热潮背后,不乏投资投机者的身影。
“过去浙江的投资客主要来自温台地区,今年则以上海客为主力,从嘉兴一路买过来,有迹可循。”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立东说,外来投资客的大量涌入对杭州房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者近日从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获知一个案例:珠海一家生意不景气的贸易公司买了80多套房子,近期正陆续出手。
同样在珠海,大量外地资本涌入本地楼市。据当地住建部门数据,今年1至9月,全市一手房市场成交量中,珠海本市居民购买占比41.8%,珠海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居民占57.8%,国外买家占0.33%。
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副总裁说,今年开始,他们去竞拍土地,发现竞争对手里有了基金公司。“这说明不少金融机构的资金都在往房地产市场投。”
有上市公司通过炒房降损扭亏保壳
有观察楼市的人士指出,新三板上市公司中有几十家企业主要业务是炒房。“不少新三板上市公司融来的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
据相关统计,今年年初至9月底,沪深两市共披露近60宗上市公司花费超千万元购买土地和房产的计划或方案,总金额达到93亿元。此外,截至上半年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净额合计5951亿元。一些公司通过出售投资性房地产达到降低亏损甚至是“保壳”的目的。
泡沫的可怕,不止于泡沫本身,更在于扭曲的价值对其他行业产生的“虹吸效应”。
“如果这海量投资投机的钱投到粮食,我们就要吃不起饭,如果投向服装,我们就要裸奔。”珠海房协秘书长梁远新表示,对于吸附在砖头上的泡沫,地方政府要加大防范风险,避免陷入房地产泡沫。
灰色地带:造假炒作推高房价预期
10月,深圳开启为期三个月房地产行业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发现不少楼盘项目存在虚假宣传、捂盘惜售,发现互联网金融公司涉嫌经营“首付贷”业务;上海依法查处8家违规房企、7家中介;广州四部门联合出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发布“日光盘”“地王”等消息的行为将被重罚;武汉有102家房企因违规被列入“诚信黑榜”……
记者跟随深圳专项执法行动,来到“前海东岸”楼盘发现,该楼盘今年7月开盘当天实际成交140套,约占910套可售总房源的15.4%,却对外宣称开盘当天“主推户型两小时劲销90%”。
在杭州余杭的合景天峻楼盘,今年4月房价每平方米约1.3万元,10月个别户型涨到2.8万元。一共12栋楼分十多次开盘,每次放出有限的房源,但每次开盘房价都会上涨。
发布虚假信息和广告、捏造或者散布谣言、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商品房、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捂盘惜售、暗中加价收费、捆绑搭售、“一房多卖”……这些各地曝出的不正当经营行为,好像毒瘤侵入楼市肌体,成为灰色地带,误导市场出现非理性行为推高房价。
除了不合理的市场行为,一些机构和网络舆论的借势炒作也放大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山东省住建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张国强说,今年6月,济南东部唐冶某地块拍出“地王”,其中最贵住宅地块楼面价达每平方米7100元,接近年初部分项目新房售价。该地块属于低密度住宅用地,定位高档住宅自然价格高,但却引发炒作,造成民众恐慌,抬升房价上涨预期,随后万科在该地区拍下的一块土地楼面价每平方米已接近9000元。
重拳严查违规行为创建良好市场秩序
针对各种不合理开发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近期住建部接连打出重拳,在通报济南、杭州等地违法违规项目、曝光45个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基础上,召集国内近千家一级资质房地产企业开会亮出强硬治理的狠招。
房地产的未来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说,政府此次严厉查处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发挥重要作用。经过近一阶段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目前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的情况少了,市场环境正在净化。
助推房价上涨的原因一、住房价格影响因素
我们对住房价格的认识经历了三次拓展:第一次是从产品到商品的拓展,认识到市场供求作用于价格的规律;第二次是从商品向资产的拓展,认识到房地产不仅是实物商品,同时是贮存财富并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实物资产,类似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行为,会受到人们预期的影响;第三次是从房地产市场内部向市场外部的拓展,认识到房地产价格不仅受到市场内部供求关系、对资产价格预期的影响,还受到货币供应量、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供求关系、资产价格预期和房地产市场的外部性来分析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
从供求关系来看,反映住房市场供给的因素主要为土地供应量、住房供应量。相对应可以量化的指标包括:住宅用地审批量、用地价格、住宅开发投资、住宅竣工面积。反映住房市场需求的因素主要为: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住房销售量。相对应可以量化的指标包括: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住宅销售面积。
从资产价格预期来看,资产价格反映资产价值。资产价值由资产每一期的现金流收入折现决定,也就是说资产的价值不是由已经发生的因素,而是由未来可能发生的因素来决定。参照现金流量贴现法,影响预期的因素主要包括:长期持有住房的现金流收入、市场收益率、住房价格的变动幅度。相对应可以量化的指标包括:居住价格指数、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新建商品房均价涨幅比率、存量商品房均价涨幅比率。
房地产市场由内向外拓展,必须考虑的宏观经济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外汇储备量。相对应可以量化的指标为:M2、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量。
二、住房价格影响因素的指标及其变化
基于对住房价格影响因素的认识,我们利用公开的数据形成了三大方面的15项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近几年的变化情况做了基本描述。
(一)供求关系指标
1.土地供应量
2009年-2015年上海市住宅用地审批量和用地价格的相关数据显示,这一时期住宅用地审批量逐年下降,平均增长率为-24.8%。住宅用地价格则逐年攀升,平均增长率为11.7%。
2.住房供应量
(1)住宅开发投资额
从2011年开始,住宅开发投资额逐年增加,住宅开发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从2010年的23.13%上升至2014年的28.67%,2015年该比重略有下降,约为28.54%。2015年住宅开发投资额增长率为5.14%,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长率(5.59%)。
(2)住宅竣工面积
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本市住宅竣工面积增长率逐渐下降,2013年出现负增长,而2014年则回升较快,增长率达到7.67%,2015年增长率回落到2.54%。整个“十二五”期间,住宅竣工面积峰值出现在2012年,为1626.73万平方米。可见,尽管住宅竣工数量的供给处于一定的水平,但今后可能呈现下降的趋势。
3.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
(1)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个人购房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购房能力越强。2011年-201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36230元增长到2015年的52962元,平均增长率为10.7%。
(2)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是人们对将来收入的预期在现阶段的反映。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人来说,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其财富价值增加,会倾向于增加消费;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人来说,由于房价较高,暂时无法购买,会将支出用于相对便宜的食品、衣着、家用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娱乐等方面。2011年-201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增加,从2011年的25102元增加到2015年的34784元,年均增长率为8.48%。
4.住房销售量
住房销售量可以参考的指标是住宅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和住宅竣工面积正好相反,反映了人们购房需求的旺盛程度。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住宅销售面积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住宅销售面积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为2015.81万平方米,当年增长率为28.75%。住宅销售面积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2011年和2014年,分别是-10.42%和-11.65%。2015年,全市住宅销售面积为2009.17万平方米,增长12.82%。
(二)资产价格预期指标
1.长期持有住房的现金流收入
长期持有住房的现金流收入表现为租金,可参考的指标是居住价格指数。2011年-2015年间,上海市居住价格环比指数较为平缓,而同比价格指数波动较大。其中,较高值分别出现在2011年6月、2014年4月和2015年10月。较低值出现在2012年7月和2015年2月。
2.市场收益率
(1)贷款利率
住房抵押贷款使用的利率是5年以上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影响住房开发和住房购置的成本,贷款利率高,则开发和购房成本都上升。从2012年6月开始,贷款利率逐渐下降,从2014年11月开始,央行多次降息,从6.15%下降到4.90%。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2011年1月-7月,CPI处于上升阶段,7月份达到峰值,为106.5,之后逐月下降,2013年10月之后逐步平稳,但下降的趋势依然保持到2015年12月。
3.新建商品房均价涨幅比率、存量商品房均价涨幅比率
一旦从资产角度考察房地产价格,对新建商品房和存量商品房均价及其变化的判断会影响现在持有的住房价格的预期。这里可以量化的指标主要为新建商品房均价涨幅比率、存量商品房均价涨幅比率。数据显示,新建商品房均价与存量商品房均价逐月攀升,2011年1月,新建商品房均价为23558元/平方米、存量商品房均价为16793元/平方米,2015年11月,新建商品房均价为34680元/平方米,存量商品房均价为25858元/平方米,年涨幅比率分别为9.4%和10.6%。
(三)宏观经济因素指标
宏观因素指对住房市场产生外生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定量的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利率、汇率和外汇储备量。二是定性的因素,比如限购政策和相关的财税金融政策。
1.M2和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M2和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反映的是资金面的流动性情况。数据显示,在2011年至2015年,M2年均增长率为13.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年均增长率为12.3%。说明流动性十分宽裕。
2.外汇储备量与汇率
数据显示,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量逐月增长,从29316.74万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6月的39932.13万亿美元,达到峰值,之后逐月下降,2015年11月外汇储备量为33303.62万亿美元。2011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0.151(间接标价法),之后震荡上行,2015年7月-8月间达到峰值,为0.1635。2015年9月,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中间价为0.1569。
3.限购政策及相关财税金融政策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有关部门对全国的住房限购政策有所放松。该年9月底,央行、银监会出台文件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由之前的“认房又认贷”调整为“认贷不认房”。2015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将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四成,同时对于使用公积金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首付30%。同日,财政部与国税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半年后,央行和银监会发文进一步降低非限购城市首套房最低自付款的比例。
房价上涨之后的购房技巧心态平稳莫恐慌
购房人恐慌着急的心态,看一次房就想抢购的兴奋,非常不利于在与业主的讨价还价中占得先机。心态一定要平稳,多与业主谈判几次,不要表现的过于急躁。
了解房屋详情发现房屋缺点
再好的房子,都有缺陷。在购房前,购房人一定要自己,或者在中介协同下对房屋所在的社区,房屋本身,及
所有房屋设施做充分的了解,现场看房时不要只看到房屋的优点,更应该充分发现房屋的缺点。比如社区环境、物业质量、设备损耗情况、房屋前后景观视野、邻居情况等各个方面都尽量挑些毛病,这些房屋的硬伤恰恰是你在与业主谈判时压低房价的最珍贵的筹码。
了解均价行情知晓其他情况
在购房前,购房人一定要对所在社区房价走势做些了解,对社区同类户型的成交均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与业主谈判时有一个明确的价位目标,切记盲目谈判。此外,优质房源肯定不会仅有你一个买家,在你与房东谈判时,也尽可能想办法知晓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比如其他购房人的报价情况,紧迫度等,不要一味的最求低价而失去心仪的好房子。
价格实在不能降时从其他费用入手
购房者如果在与房东谈判房价时,实在没有办法让房东再便宜了,那么可以考虑要求房东来承担一部分这些费用,小账不可不细算,这些杂七杂八的交易费用通常也需要花去几千上万元,如果房东愿意承担一部分,也能使你购买房屋的总价格有所下降,毕竟是能省一点算一点。
购房人在面对业主时要想顺利的砍价,就要做好功课,对房、对人、对费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砍价时占得优势。提醒广大购房人砍价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太贪,砍价时要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制定砍价策略,不要为了一味的杀价和错失了好机会。

2022年上半年长租房成交量持续增长,是租房的人变多了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房子销售量依然在增长,虽然房价颇高,但人们处于各种原因买房的思想与热情没有丝毫减少,在今年的1月到5月期间,我国商品房的销售总面积已经达到了66383万平方米,总销售额已经突破了70,000亿的大关,如果按照这个数据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我国的商品房平均价格恐怕很快要突破1万元的关卡了,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标志着年轻人在买房上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大家的消费能力下降疫情过后的2021年,本以为会受到去年的影响,大家的消费能力下降,但事实证明,一些大宗商品的销售量反而节节攀升,一部分人在购买了房屋的时候选择按揭贷款,在贷款成功之后,虽然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但身上也加了一个全新的

销售面积跌幅收窄,前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接近十万亿元,这说明啥?

销售面积跌幅收窄,前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接近十万亿元,这说明啥首先是通过利好的政策使得整体的商品房销售情况转向良好的区间,其次就是人民群众随着收入的增加提升了买房的热情,再者就是很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提升加强了对于人才的吸引,另外就是房地产的建设速度减缓了一些,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销售面积跌幅收窄,前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接近十万亿元,这说明啥。

一、通过利好的政策使得整体的商品房销售情况转向良好的区间

首先就是通过利好的政策使得整体的商品房销售情况转向良好的区间 ,之所以通过利好的政策来降低一些贷款的利息主要就是为了刺激经济,才可以更好的使得很多人群加强对于经济市场的消费。

二、人民群众随着收入的增加提升了买房的热情

其次就是人民群众随着收入的增加提升了买房的热情 ,对于人民群众而言他们随着收入的增加正在提升买房的热情主要就是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三、很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提升加强了对于人才的吸引

再者就是很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提升加强了对于人才的吸引 ,对于很多城市而言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得到提升那么很多人才都会汇聚过来。

四、房地产的建设速度减缓了一些

另外就是房地产的建设速度减缓了一些 ,对房地产而言他们的建设速度如果放缓了一些那么对于这些房地产开发商而言他们的房产就可以更好的销售出去。

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多渠道的合作,并且应该主动提升一些危机意识。

调查显示: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降6.4%,如何解读?

你可以解读为很多开发商的拿地意愿在进一步降低,各个城市的房地产行情也会相应变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广大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非常大,在没有办法消化楼市库存的情况下,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并不会选择主动拿地。在这种情况之下,越来越多的地方的土地收入变得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于很多中小型城市来说,相关城市可能需要寻求其他能够支撑高房价的产业,以后的房价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低。

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全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官方数据,在1月份到7月份期间,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总额度达到了8万亿左右。虽然这个数据依然非常高,那如果和往期做比较的话,这个数据已经同比降低了6.4%,有人甚至表示真实数据可能已经降到了20%以上。

这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的拿地意愿在进一步降低。

正是因为全国房地产开发的投资额在进一步下降,所以各个房地产开发商的拿地意愿也相应降低。对于这些开发商来说,因为进行土地拍卖本身需要巨量的资金,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也非常大。在没有办法有效保证销售楼盘的情况下,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并不会选择盲目拿地。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收入都在进一步降低,有些城市的降低幅度已经达到了30%以上。

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也意味着很多城市的收入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其实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体制内的工作人员的收入降低的主要原因。毕竟很多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房地产经济,房地产经济的末路也意味着相关城市的房地产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