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说说房地产倒了,经济崩了,会是什么样子

可以参照日本,若房价断崖式下跌,除了少数抄底的勇士,没人敢入手买房。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破产。 房产价值逐渐低于未还贷款,多数业主见房价上涨无望选择断供。 地方政府无卖地收入,财政长期赤字。 银行一片坏账,紧缩信贷,实体经济断水,中小企业成片死亡,经济开始倒退。 工作机会减少,低收入预期下,人民不敢消费,服务业也因此衰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租房成为潮流,稳定工作岗位替代买房成为丈母娘的硬性要求,持金观望者依然不敢买房,房地产进入正常涨跌周期,即使上涨周期中人们再也不会相信房价会无限上涨。 当然当初日本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割除房地产这一经济毒瘤的,当时的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房价雪崩后,日本经济

房地产板块持续下挫,这背后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生育率持续下滑,人口负增长提前到来。虽然国家已经宣布全面放开三胎限制,但从当前的社会行情来看,大部分人依旧不愿意多生孩子,这就会让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滑。甚至于有机构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出生人口已经同比下跌了16%,按照这一数据,今年我国人口就很有可能会迎来负增长。不管在什么时候,人口都是支撑房价的基础,一旦市场上的人口减少,由于购房需求的降低,房价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下跌。所以人口问题,就是影响房价下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这个因素还很难被改变,至少在居民生活成本没有明显的下降之前,是不可能改变的。

因素二,销售变难,开发商以及炒房者必须“自救”。楼市全面下滑带来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开发商以及炒房者手里的房子变得越来越难卖掉,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成交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开发商跟炒房者又必须要把手里的房子卖掉才能赚钱,最起码也需要卖掉手中多余的房产来止损,否则唯一的结局就是破产。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降价抛售的房产,特别是开发商给出的降价幅度越来越大,感觉都陷入了“内卷”当中,甚至官方都不得不出台政策对此进行限制。但就算如此,在楼市行情全面下滑的大趋势之下,不管是开发商也好,还是炒房者也罢,都还是需要通过降价来“自救”。

因素三,房价收入比明显不合理,并且存在下跌趋势。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重点百城的平均房价收入比达到了12.9%,同比上年下跌了2.6%。高达12.9的房价收入比,那就说明我国的现阶段的房价远超居民承受能力。而另一方面房价收入比出现下跌,那就是说明我国的房价收入比正在朝着合理的水平发展,在居民收入没出现明显增长之前,这就意味着房价在慢慢下跌。


因此在以上三个因素的影响下,随着楼市全面进入到下滑阶段,接下来市场上的房价很有可能会要出现明显的下跌。也许短期内房价不可能回到合理水平,但长期来看,刚需买房只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王石表示「房地产市场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开始」,是什么意思?未来房地产市场会是何走向?

根据王石的表述,房地产市场并未走到终点,而是新的阶段刚刚开始。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市场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实际上,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一个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分析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几个趋势。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强,房地产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房价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此外,随着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和需求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由于人们的需求和需求方式不断变化,未来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例如,有人喜欢购买大型公寓,有人喜欢购买小型公寓或公寓式酒店,有人喜欢购买别墅或豪宅等等。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将会进入房地产市场,通过技术和业态的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租赁市场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由于房价较高、购房难度大,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会选择租房。这也将促使租赁市场更加完善,例如提高租赁房源的数量和质量,降低租赁成本等等。同时,政府也将会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例如加大对租赁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第三,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房地产市场也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将更加注重建筑设计和环境布局,提高住宅的品质和环境质量;同时,开发商也将更加注重售后服务,为业主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总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租赁市场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形势来看,是否还有房价下跌的可能?下跌至多少算是中国目前经济环境下最适合的房价?

中国人正在上的四大当,你上了几个了? 来源: 李鹏的日志 中国人正在上的四大当,你上了几个了?——中国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第一大当:买房 买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的,你是这样以为,但是在中国你并无法拥有这个房子,只是租给你而已。因为房子是你的,地不是你的,只是把土地使用权70年(从现在退70年那是抗日战争时期,谁见过那时候的房子?)。房子通常情况下30年左右就会遇上拆迁或者旧房改造。也就是说你花了买房的钱,却只能得到租房的实际效果。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当几十年后你发觉上当了!有一群流氓冲进你用一辈子积蓄买下的房子,画上一个大大的拆字!然后把你的家当全

地产公司40岁以后的员工都去做什么了?

因此,该地段房地产40岁左右的经营人员,靠你多年来的售房经验,只要踏实努力肯干,这份工作,尚可笃定几年。

中心地段也有总体规划,土地开发也有限,一些老式具有特色建筑经改造仍要保留,不可能全建新住宅,也有个饱和阶段,将来大多数会转移在偏郊建设,生活交通设施配套齐全,那些急需住房人员,如入职于大中城市的精英,年青人结婚购房,原住中心地段的动迁家庭等,都会寻找相对生活交通方便的偏郊住宅区入住。所以,40岁左右的地产人在工作上仍可大显身手,只不过受国家购房价格的控制,虽配套措施好的住房购买量还是很大,但房价低,房地产老板相对较中心城区收入减少,当然,做伙计的工资没以前高也是正常的。

以后,40岁的地产人有机会也可退居到各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当然自己要主动看准目标机会聘职,经验足熟悉住房内况,是长处,现有许多小区物业人员来自原地产行业的现象不少。总之,根据形势与自己的专长爱好,要么有能力,领导相识,继续留用偏郊地产,得到一份较前少的收入。要么去称得上同行的物业,再则去找份不相干的普通工种如:保安或开个小超市,二十年左右时间一瞬间,就退休了。个人观点,不妥的话,请指正。

2、40岁还是员工或者主管、副经理,不是小头头的话,危险至极。现在地产形式不好,你就是下一个被裁员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如果是这个状态,你的工作能力可能有问题,你的工作态度可能有问题,你的判断依据可能有问题,你的情商可能有问题,你的大局观可能有问题。至于是何种问题,需要具体事件和处理方式来分析,总之,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想明白。按我的经验,你问题点最大可能是“本位”就着专业论专业,不会把事情放在各个部门的角度,放在项目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来做最终决策。

3、如果已经是个小头头了,部门经理。两种情况分析,如果在50强,赶紧跳槽吧,去个百强左右的企业做总监、副总监、助理总监,总之要开始挂名头了,这个年纪,在一个具体项目上混,基本日子可以倒着数了。如果本身就在一个小企业,就只能走点歪的了,一个是跟人混,跟住一个有潜力的,吃资源饭了,剩下的看命。一个是同行联谊也好,交流也好,扩大人脉,把自己推广出去,也许这就是1、2年内最重要的工作。

4、看清楚自己,你的本钱是什么,优势是什么。你已经没什么本钱了,唯一有的就剩下你的流量了,做过的项目多,经历的事多,扬长避短,从广度出发,不要再发展纵深了。从你认识的人里面层级比较高的人里面,尽量发挥表现自己的长处。总之需要积极的心态。

5、如果目前已经是总监了,那一切还算正常,不过45也是一个坎,如果有点国企性质还好,能混很久,如果发展比较快、私企这1、2年可以换一个国企,为将来养老做准备。

题主关心的应该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我在房地产公司从业10年,所以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先来看看行业趋势:北森在2018年发布过一份《2017-2018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全国300多家地产企业及30000多名管理人才的数据进行分析,直观展现了各层级岗位的特征、能力、优势及劣势等。数据显示:房地产人才呈年轻化趋势,80后员工逐渐成为主力管理人才。

本人所服务的地产公司在年龄这一项的招聘标准,有这样的一条规定:项目总要求必须40岁以下,部门负责人原则上是35周岁以下,如果要突破这个标准的话,要打申请报告至集团总裁与董事长审批。

现在行业环境变化很大,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模式也必须随之调整才能生存,这就意味着以往的经验不一定管用了。而年轻人工作有冲劲,能够适应项目高强度开发的情况。目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大部份员工年龄在25-45岁之间,可以看得出来,40岁确实是属于有危机感的年龄阶段了。要完整分析题主的这个问题还有考虑因素,员工属于什么类型的岗位?

在企业中,为保证员工的职涯发展,基本上有设置双通道晋升途径,即:

两类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还是略有不同的:

综上所述, 40岁过后就属于职场的成熟阶段了,在这个阶段,人脉关系优于专业。如果继续往上晋阶,就要注重个人核心价值的打造,如果是改行或创业,最好也要注意行业发展的内在连续性,确保所积累的资源,经验,技能,人脉等能得到延续。

我参加工作二十二年,在房产公司做了十八年,2001年开始,至今换了三个单位。最近这个公司干了十三年,今年四十五岁。说说我的感受:四十岁以后,确实不好找工作。现在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我都是先给他们说我四十多,大专学历,然后猎头说打扰了。以前做工程,副经理,做过酒店、公寓、商场、住宅、办公楼等业态,交房200多万方。因为性格的原因,一直也上不去。现在做配套的工作,对口水电气这些单位,相对轻松些。配套人员没有年龄限制,干的时间越长,人脉越广,流程也很熟悉。四十岁以后别轻易辞职,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就是顶梁柱。到这个年龄,心态放平和,少发牢骚,多做事。房产公司的工资还算高的,可以让你过上很好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经历和感受。

不得不说,房地产作为 社会 热门行业,其营销从业者相比较其他行业同龄人,可以说收入还是很体面的,笔者所在三线城市,身边三十四五岁开玛莎奔驰宝马的营销总大有人在。

但是,也只能说这些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很多品牌房企,到了营销总再往上就很难了。想升到区域或集团中心条线负责人,不仅靠能力,更要靠人脉,比如某公司常州帮;想升到项目总,那就更难了,各家的项目总多数是工程副总、投资副总提拔,很少有营销总上位。所以,才造成了很多营销总在中年危机时被干掉,精力已经跟不上,想法也保守落后了,只能被裁。

当然,如果想继续奋斗在地产行业,还是有很多工作值得营销人去做的,比如投拓,营销人干起来上手快,出效果也快。对于营销、投资都懂得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开发企业最需要的项目总人选。

拙见,欢迎交流指正。

不得不说,地产行业仍然是如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一个总监年薪可以达到50-80万不等,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0万以上,同样的,地产行业也是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地产人加班成为了常态,各种业绩指标不断的折磨着地产人。按照现在的地产对人才的晋升通道,1-5年升为主管/经理,5-10年升为总监,10-15年做到总经理,15-20年做到总裁,现在有些企业,则升职更快,去年有一位82年的集团总裁也诞生了,最近两年不断有80后总裁掌管大权。

地产40岁以后的员工按照正常晋升应该是总监级别左右,随着地产行业对员工要求要年轻化,40岁以后的总监级别可以考虑去一些稍微对年龄要求不那么高的企业,可以去一些发展中的企业。

地产人加油!

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行业,职业经理人45岁以上还在一线奋斗的总是少数 ,要么做到高管,要么转行。

互联网、金融还有地产已经是公认的三大高薪行业。

拿互联网来说,比如我那位梦想以后当包租婆的阿里女高管朋友,就说在互联网行业里,40岁以上还在奋斗的真的很少了。

大部分人在40岁之前就做好了资本积累。 40岁之后,很多人开始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换一种方式生活和赚钱。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工作,开始一味享受生活,而是选择一种更加随性自在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换言之, 地产行业也是如此。

(一)

要么管理序列,要么专业大牛

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地产人要是 不能在35岁前做到管理序列,或者专业总监级别以上,后面的路会走得比较吃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超过35岁还没有做到管理序列就没有机会。

比如一些超过40岁以上的专业大牛, 往专业总工方向发展也是极好的,关键要认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做精做专,在专业领域方面做到专家级别,努力让自己不被轻易替代。

至少对于大公司的招人标准而言,年龄确实卡掉一部分有实力的人选。

尤其是那些 45岁以上的地产人,要么上,要么下,确实很残酷。

比如一些70后,虽然他们工作年限长,累计了丰富的工作和项目经验,但机会真的少得可怜。

(二)

45岁,要么上,要么下

这么说难道意味着45岁以上就无用武之地了吗?当然不是,只是说在 地产行业里,超过45岁再做上去的人是凤毛麟角。

比如,以咱们身边较为熟悉的top房企区域总、城市总级别为例,目前在职的区域总(或者城市总)年龄层集中在35-45岁左右。(年轻的在84-85年,年长的在75年左右)

项目总年龄反而跨度较大,年龄从90后跨度到70后。

目前我们手上要招的项目总年龄基本要求40周岁以前。明确要求88-89年的也不在少数。

未来超过40周岁还没有做到项目总的人选,再上升的机会就比较少了。

如果40+已经做到区域总、城市总级别,看似已经到达一定的高位,但是他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并不是高枕无忧了。

所谓职位越高,承担的就越多。 作为一把手既要对区域、对集团汇报,又要管理下面百人以上的团队。

而且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人,大多都极其自律,情商智商、资源人脉缺一不可。

(三)

提早布局,变身乙方,转换行业

还有一些40岁以上的地产人, 做到一些副职,难以上去了 ,其中一部分地产人会为自己提前做好打算。

比如在 40岁之前用地产赚来的第一桶金,提前布局好投资领域 ,以便到了一定年纪可以顺利退出,提早为自己打算好退路。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房企的投资副总,45岁的时候从原公司辞职,去到一家投资公司做总经理,专门去服务房企。

也就有点类似从 甲方跳到乙方,变成了服务者 ,过去的资源还可以继续利用起来,自己也不用像过去在房企压力如此之大。

关键是角色的变化,毕竟当总经理和副总,还是有些差别的。

虽说所在企业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职级不同,可以施展的空间自然不同啦。

再说最近我交流比较多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领域的朋友,年龄74年,名校毕业,从最早在知名制造业做人力专员,到30多岁转到地产行业做人力总,经历了20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

由于前两年公司在杭州不再拿地,做完最后一个项目,即决定自己 出来创业。

刚出来的时候做过一些跨界,比如大 健康 领域,总之刚出来的时候还是想脱离房地产行业。

一年过去了,发现大 健康 领域是比较慢热的行业,实际做起来并没有这么容易。投入跟产出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平衡。

我一直建议他可以去做一些延续自己过去经验的工作,比如他20多年的人力资源专业经历,就 可以去为一些中小企业,做些咨询或者培训。

之前在商业地产方面有资源,还可以去 做一些相关领域方面的对接。

尤其是咨询行业,圈子里大家资源也比较多,可以先通过资源介绍,做出一些拿手案例,树立个人品牌,进而打造知名度。

这里真的要提一点建议, 创业起步,不熟不做。尽量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起。

比如我这位朋友,在人力资源领域,有现成的人脉和资源可以对接,对市场环境也研究比较透彻。

从专业领域切入,一步步进入新的领域,可以得心应手,失败概率小很多。

(四)

时刻做好准备,哪里都是起点

所以45岁以上的地产人到底去哪儿了?

无非就是在地产行业继续站岗,或者是换个行业继续发展。

地产人忙忙碌碌惯了,你让他们突然停下来,自然不习惯。

那些超过45岁的地产人,不论在哪里,都依然保持一颗躁动的心。

就算换个地方换个环境,他们坚韧的品质,依然会支撑他们向前进。

不论是继续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到了一定年纪总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创业,充满风险和辛酸。

地产行业不简简单单都就只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涉足的领域包罗万象。

这条产业链上涉及的资源太多,关系错综复杂, 能在这条产业链上游刃有余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太差。

身处在这个行业里, 要学会做好资源的整合,提前布局,真诚待人,

毕竟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地产公司有很多工作的啊。

第一,实际案例

比如说我楼下的地产公司,一线销售门店的。40的员工,现在一般都会是主管或者经理,毕竟是有多年的销售经验,对附近的楼盘也很熟悉,或者说稍微到了一个新区域,也会对附近的楼盘的情况尽快上手 。

还有我之前认识一个人是在一个国企的地产公司,不过他做的是后勤的工作,挺好的,就是验证客户资料,特别是现在新楼盘也很多啊,这些后勤员工是要核实一手楼买家的相关资料,所以也比较简单。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发房产站证,也是后面的核实工作的一种。总而言之,我看到地产公司的后勤工作可多了。而且再说,就算是销售,真的是做到几岁都没有问题。只要公司不炒人,问题就不大。


第二,转行

现在我自己接触了不少35+的求职者,其实特别是今年,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好,确实是很多公司有裁员的情况。所以现在很多优秀的应聘者也会出现在劳动市场上。

在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今年我也和招聘平台的小姐姐联系,她说了其实有不少人也可能到了外卖员这个行列,毕竟是这个行列对于年龄的要求不高。例如我自己在家点餐,也见过很多外卖叔叔。

职业不分贵贱,努力经营自己的工作的,就是勤奋的和值得尊敬的人。

很欣赏一句话:中年是人生过半,你可以选择顺坡而下,也可以选择继续爬坡,年近40岁,虽然不像30左右那么百无禁忌,肆意跳槽或者裸辞,但也不至于毫无出路:有同事开始降维,从郑州到地市开发商任职;有同事自己做了服装店,小吃店有好有坏,就像上班时一样,总有先进和被批评;有同事做了活动公司,车位销售公司,从事房地产下游行业;也有大神级,一路飞升,到了集团高管职位,成为一方诸侯[呲牙]

3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中年人,往往都会有着个人出路的忧虑。实际上,对于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因为家庭有子女因素,所以可否获得持续的收入来源就颇显关键。如果步入收入瓶颈,或许可以寻找行业转型。或许,可以在现有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的基础上,找几位合伙人一起创业。不过,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确实需要考虑到不少的问题,而持续收入来源,则是影响到家庭整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