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对楼市有哪些影响?

今年以来,围绕“保交楼”的话题热度不减,在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央行货币政策司指导下,各地政府、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房地产相关领域风险化解和处置。 “保交楼”成为各地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重要工作,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推动保交楼工作。 8月7日,央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的通知》。

(1)目前地方推出的保交楼专项债,大部分是由省级政府与房企签署了保交楼承诺书,将其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融资担保和债券担保。 (2)但从目前各地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地方政府和房企都签署了保交楼承诺书,但由于各地的政策不一样,执行力度也不一样。 (3)银行对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具体有哪些要求? 金融机构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企业资金需求提供中长期信贷资源,优先支持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融资。

(1)对购房者影响:央行推出了新的贷款支持计划,对于购房者来说有利好。 (2)对开发商而言: 一方面,有利于房企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房企可以继续加大销售回款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资金紧张、融资环境受限的情况下,房企可以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来回笼资金或缓解风险;此外,这一计划有利于改善房企资金状况,缓解房企开发贷的还款压力。

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来说,是分化的,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之间的价差,主要是由于不同城市的区位因素、政策环境、人口流动状况、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不同导致的。 例如在一线城市中,土地供应主要以新房为主,而非二手房交易也主要以新房交易为主。但目前一线城市商品房存量比较大,尤其是新晋限购的深圳,新房市场也在逐渐恢复。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稳楼市,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发声!信息量大

时隔一周,监管部门再次发声稳地产!

2022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完善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法律保障、监管政策支持等,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讲话称,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结构性政策工具。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支持范围以内。

11月以来,稳楼市政策频出。

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推出针对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计划,预计规模可达2500亿元,后续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地产融资、保交楼、风险处置、消费者权益、金融管理政策和住房租赁等六大方面出台十六条具体措施。

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政策密集出台背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底部区间的现实。考虑到政策生效一般有一定的滞后性,稳楼市组合拳的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45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86520亿元,下降8.3%。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2%。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据显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不仅楼市“金九银十”成色不足,而且进入11月以来,楼市筑底走势仍在延续,头部房企信用风险也在持续暴露。

就宏观经济而言,除疫情带来的短期波动外,房地产低迷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一条主线。接下来为引导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软着陆,除强化“保交楼”等供给端支持外,持续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推动楼市企稳回暖是关键所在,而且具有较强的紧迫性。这也是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增长、防控风险的一个主要发力点。在他看来,尽管11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均维持不变,但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年内仍有下调空间。

稳楼市重在稳预期

楼市回暖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专家表示,稳楼市要从供需两侧发力,供给端要畅通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渠道,资金链不断裂才能“保交楼”,需求端则要提振居民对楼市、对未来的收入的积极预期,这两点是提高居民入市意愿的关键。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房地产“金融16条”和央行“第二支箭”旨在推动房地产融资环境正常化,重点要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这对恢复和稳定房地产全链条各项融资、保障开发和竣工所需资金到位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阶段性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调整部分热点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等相关举措都有利于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603883)对未来收入和工作前景的积极预期迫切需要恢复,这是房地产需求端回暖的关键一环。

一位资深地产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问题,更多是居民对经济收入的预期问题。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均有所下滑,居民收入感受指数降至2020年二季度水平,未来收入信心指数降至2020年一季度水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居民倾向于增加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倾向下降。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购房者、房企市场预期均偏弱,供需两端表现均不及预期。一方面,我国中长期住房需求释放动力减弱,房地产行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另一方面,短期多个因素亦制约着行业恢复,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意愿下降;二是多地疫情反复,在客观上对楼市交易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在市场下行阶段,部分城市出现房价下跌预期,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四是购房者对期房烂尾的担忧并未完全消失;五是部分城市政策存在放松预期,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

陈文静认为,尽管当前楼市氛围仍显沉重,但政策传导到需求端的积极效用会逐步显现。11月以来多个监管部门接连释放重磅利好,为房企、购房者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修复供需两端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短期来看,市场回暖的关键仍在于需求端置业信心和预期的恢复,而需求端预期好转仍依赖于宏观经济的修复、防疫形势的变化等方面。

她预计,随着楼市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供需两端政策优化叠加防疫政策改善,或将带动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但传导到需求端仍需时间,短期市场依然有压力,未来宏观经济、疫情防控等逐渐好转后,市场有望逐渐企稳。

事实上,楼市的积极信号也正在逐步显现。上周美的置业、新城控股(601155)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分别申请的150亿元储架式融资已获受理,成为继龙湖集团之后,第二、三家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的民营房企。此外,上周5家公司发布境内债,包括华润置地、招商蛇口(001979)及其他地方城投公司。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楼市低迷的今年,包括黑石集团在内,贝莱德、大和房屋、易商红木、凯德、博枫等知名国际开发商、资管公司,加速在中国拿地、布局项目,投资路径涉及写字楼、商业CBD中心、长租公寓、物流园区、旧城改造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外资还开始在土地市场拿地,在债券市场收购出险房企境外债以及低吸高抛房企股票以套利。考虑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低迷,外资频频出手被一些人认为是“抄底”行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走出底部的信号。

针对外资对我国地产行业的积极布局,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记者解读称, 外资机构具有较强跨周期经营能力。具有潜在的盈利价值是外资进场投资的根本标准,主要整体市场稳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当前资产价格有优势等都是评判标准。此外,外资具有全球化视野,经历过多个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善于跨周期经营,规避周期性风险,在市场低迷期积极进入。

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相关资产价格水平较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行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差,资产价格相对较低。一是土地价格,重点城市土地招拍挂成交,许多地块溢价率很低,甚至底价成交,近期300个城市住宅土地成交溢价率不足2%,处于近年的低位。二是上市房企股票价格较低,上市房企股价平均市盈率在5左右,市净率低于1,均处于较低水平。三是持有性商业物业价格较低,短期宏观经济乏力,疫情及消费影响,导致商业物业价格较低。

他强调,长远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具有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当前只是处于必要的调整阶段。我国经济还能维持中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还有提升空间,驱动房地产还能持续发展。中国整体经济具有韧性,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不会间断,特别是物流、租赁等房地产细分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当前受到境内外资本的青睐。

11月18日,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外资大举在中国市场拿地、收购 静待长线价值兑现》的专题报告。《报告》称,本轮外资大举布局中国房地产,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外资及港资更倾向于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鲜少关注;二是外资港资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看重传统住宅,而是对产业园、物流园、仓储等更为青睐;三是资管类公司以及一些不良资产投资公司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出险房企的债券、股票等,试图低买高卖进行长线投资。

《报告》认为,对于外资港资企业来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探底时期大举布局,一定程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中国楼市的信心。11月份以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上升到空前高度,从启动“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到重磅出台“金融16条”救市,对于提振行业信心效果显著,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折时刻。预计在地产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后,这部分“抄底”的外资港资企业将会获得收益回报。

央行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将带来哪些影响?

保交楼主要是在恒大爆雷后提出来的,目的非常民生让买房的人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收到房子还要每月交房贷,想想就是魔幻的,所以提出了保交楼,但是有企业阳奉阴违。切不可理解为国家从走老路,我知道有些利益集团又要开始断章取义、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就犹如去年他们炒作房贷利率还会上涨,早买越省钱一样,最后买房人承担所有痛苦,中介却佣金赚得盆满钵满!

一、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说明了什么大局已定,国家不担心房地产泡沫再次抬头了!这句话更不是说国家要重走老路,而是国家去房地产泡沫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面还得继续化解房地产风险和泡沫。可不是嘛,今年这房地产状况可以说超预期了吧,不然我国可不会调低房贷利率来控制房地产价值回归曲线曲率。

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很可能会走出L型走势图,也就是说房价还需要较明显回落到合理区间然后会保持一段时间横盘,等经济转型升级人们收入上涨房价才会慢慢上涨,因为那时已经有房地产税,而且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每年数百万人口负增长,所以核心城市房价也不会像过去那样猛涨,只会随着通胀慢慢上涨,类似欧洲和日韩泡沫后的走势图。除非遇到20年这样全球大放水,否则房价不会大幅上涨,但是如果遇到全球大放水,股市肯定比房市涨得更猛。

二、大家千万不要被一些人断章取义、甚至颠倒黑白忽悠了,比如下面这种,是他们的伎俩,去年信誓旦旦房价永远涨、房贷利率还会涨,今年怎么样了?现在某些人造假非常专业,以至于很多小白都分不清以为是官方新闻,他们假借“有关部门的名义进行造谣。这群人坏得很!中国房地产泡之所以偏离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利益集团无序发展是重要原因,一有风吹草动房地产利益链就煽风点火、制造民众恐慌。

关于房地产,没有新东西可以讲的,基本上都讲完了,最多是根据最新的基本面数据梳理一下。关于房地产,翻翻历史文章就一清二楚了,尤其是21年那篇最新万字文章,何时买房的最终逻辑详见文章最佳购房机会在何时?500字道尽购房的终极逻辑。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花边新闻看看就好啦。

三、人口最核心基本盘下,任何违背大势的行为都是螳臂当车!大家千万不要被外界纷乱的小新闻和假现象所扰,盯住核心基本盘就够了。下图为七普后修正数据,现有数据估算22年出生人口约950万。421家庭结构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后浪应该烦扰的将不是没房子,而是房子太多了财产税方面的压力和父辈养老问题。论系统性分析我国房地产走势,想必全完没有比我更全面的了,我的理论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国内外大环境、经济转型升级等等。

预测不同于猜测,需要有理有据、逻辑完备,很多人把信口开河当作预测。两条主线理清楚,首先是现实情况:房屋绝对价格、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居民负债率等是不是合理。历史文章已经阐述,这些指标偏离正常价值曲线挺远的。另一个就是可以窥探未来发展趋势是指标:最核心出生人口供需关系核心、城镇化、经济转型升级、化解土地财政困境、空置率等。最核心的出生人口无需多言,我从18年强调到现在,现实情况人口也和我此前分析一致。

城镇化呢已经到顶,后续城镇化会随着人口自然更迭农老龄人口去世而被动上升。一个社会,理性的声音很重要,不要做沉默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影响他们的身边人,如此循环,就会产生磅礴的理性力量,就可以战胜非理性,不要等悲剧发生才冷静,那就晚了!我们都可以作为理性力量发生源,我从18年开始慢慢影响了,现在也影响了一批人,大家加油。

央行等四部委及浙江:优化对浙江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

中房网讯(苏晓/文)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支持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此次意见则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31项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措施。意见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发挥金融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其中,意见指出,加强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优化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在住房租赁担保债券、住房公积金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将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银行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经营性贷款。企业持有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探索将物业抵押作为信用增进,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