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楼市,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发声!信息量大

时隔一周,监管部门再次发声稳地产!

2022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完善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法律保障、监管政策支持等,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讲话称,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结构性政策工具。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支持范围以内。

11月以来,稳楼市政策频出。

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推出针对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计划,预计规模可达2500亿元,后续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地产融资、保交楼、风险处置、消费者权益、金融管理政策和住房租赁等六大方面出台十六条具体措施。

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政策密集出台背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底部区间的现实。考虑到政策生效一般有一定的滞后性,稳楼市组合拳的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45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86520亿元,下降8.3%。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2%。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据显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不仅楼市“金九银十”成色不足,而且进入11月以来,楼市筑底走势仍在延续,头部房企信用风险也在持续暴露。

就宏观经济而言,除疫情带来的短期波动外,房地产低迷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一条主线。接下来为引导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软着陆,除强化“保交楼”等供给端支持外,持续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推动楼市企稳回暖是关键所在,而且具有较强的紧迫性。这也是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增长、防控风险的一个主要发力点。在他看来,尽管11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均维持不变,但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年内仍有下调空间。

稳楼市重在稳预期

楼市回暖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专家表示,稳楼市要从供需两侧发力,供给端要畅通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渠道,资金链不断裂才能“保交楼”,需求端则要提振居民对楼市、对未来的收入的积极预期,这两点是提高居民入市意愿的关键。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房地产“金融16条”和央行“第二支箭”旨在推动房地产融资环境正常化,重点要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这对恢复和稳定房地产全链条各项融资、保障开发和竣工所需资金到位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阶段性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调整部分热点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等相关举措都有利于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603883)对未来收入和工作前景的积极预期迫切需要恢复,这是房地产需求端回暖的关键一环。

一位资深地产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问题,更多是居民对经济收入的预期问题。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均有所下滑,居民收入感受指数降至2020年二季度水平,未来收入信心指数降至2020年一季度水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居民倾向于增加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倾向下降。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购房者、房企市场预期均偏弱,供需两端表现均不及预期。一方面,我国中长期住房需求释放动力减弱,房地产行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另一方面,短期多个因素亦制约着行业恢复,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意愿下降;二是多地疫情反复,在客观上对楼市交易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在市场下行阶段,部分城市出现房价下跌预期,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四是购房者对期房烂尾的担忧并未完全消失;五是部分城市政策存在放松预期,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

陈文静认为,尽管当前楼市氛围仍显沉重,但政策传导到需求端的积极效用会逐步显现。11月以来多个监管部门接连释放重磅利好,为房企、购房者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修复供需两端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短期来看,市场回暖的关键仍在于需求端置业信心和预期的恢复,而需求端预期好转仍依赖于宏观经济的修复、防疫形势的变化等方面。

她预计,随着楼市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供需两端政策优化叠加防疫政策改善,或将带动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但传导到需求端仍需时间,短期市场依然有压力,未来宏观经济、疫情防控等逐渐好转后,市场有望逐渐企稳。

事实上,楼市的积极信号也正在逐步显现。上周美的置业、新城控股(601155)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分别申请的150亿元储架式融资已获受理,成为继龙湖集团之后,第二、三家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的民营房企。此外,上周5家公司发布境内债,包括华润置地、招商蛇口(001979)及其他地方城投公司。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楼市低迷的今年,包括黑石集团在内,贝莱德、大和房屋、易商红木、凯德、博枫等知名国际开发商、资管公司,加速在中国拿地、布局项目,投资路径涉及写字楼、商业CBD中心、长租公寓、物流园区、旧城改造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外资还开始在土地市场拿地,在债券市场收购出险房企境外债以及低吸高抛房企股票以套利。考虑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低迷,外资频频出手被一些人认为是“抄底”行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走出底部的信号。

针对外资对我国地产行业的积极布局,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记者解读称, 外资机构具有较强跨周期经营能力。具有潜在的盈利价值是外资进场投资的根本标准,主要整体市场稳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当前资产价格有优势等都是评判标准。此外,外资具有全球化视野,经历过多个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善于跨周期经营,规避周期性风险,在市场低迷期积极进入。

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相关资产价格水平较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行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差,资产价格相对较低。一是土地价格,重点城市土地招拍挂成交,许多地块溢价率很低,甚至底价成交,近期300个城市住宅土地成交溢价率不足2%,处于近年的低位。二是上市房企股票价格较低,上市房企股价平均市盈率在5左右,市净率低于1,均处于较低水平。三是持有性商业物业价格较低,短期宏观经济乏力,疫情及消费影响,导致商业物业价格较低。

他强调,长远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具有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当前只是处于必要的调整阶段。我国经济还能维持中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还有提升空间,驱动房地产还能持续发展。中国整体经济具有韧性,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不会间断,特别是物流、租赁等房地产细分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当前受到境内外资本的青睐。

11月18日,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外资大举在中国市场拿地、收购 静待长线价值兑现》的专题报告。《报告》称,本轮外资大举布局中国房地产,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外资及港资更倾向于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鲜少关注;二是外资港资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看重传统住宅,而是对产业园、物流园、仓储等更为青睐;三是资管类公司以及一些不良资产投资公司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出险房企的债券、股票等,试图低买高卖进行长线投资。

《报告》认为,对于外资港资企业来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探底时期大举布局,一定程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中国楼市的信心。11月份以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上升到空前高度,从启动“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到重磅出台“金融16条”救市,对于提振行业信心效果显著,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折时刻。预计在地产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后,这部分“抄底”的外资港资企业将会获得收益回报。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

中央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远景做出了详尽建议,其中针对房地产的内容不多,但市场非常关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房地产行业土地调控政策

我国房地产土地调控政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2003-2004年,土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05-2007年,土地政策调控初步细化;2008-2009年,土地政策调控沿用;2010年至今,政策调控丰富细化。

1、2003-2004年土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此阶段我国的土地调控政策主要是:运用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方式和土地监管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2、2005-2007年土地政策调控初步细化

此阶段,土地政策涉及:规范土地出让,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并开始运用土地税收和土地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

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稳定房价,调整住房供给结构,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八条”、“新国八条”、“国六条”以及九部委“十五条”。具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土地政策规范了土地出让、明确规定了土地用途,并且开始运用土地税收和土地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

3、2008-2009年土地政策调控沿用

该阶段土地政策的调控手段包括土地供应计划、土地税收和金融政策,以及土地监督等。

2008-2009年为应对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更多地采用了货币政策,并辅之以财政政策配合,对于土地政策反而使用较少,而且多为上一时期政策的沿用。主要包括土地税收和金融政策,以及土地监管政策等多种手段。

4、2010年至今政策调控丰富细化

2010年至今运用的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监管政策。一是将土地供应结构向保障性住房大力倾斜;二是完善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用地监管。

房地产行业“十四五”规划及解读

中央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远景做出了详尽建议,其中针对房地产的内容不多,但市场非常关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对这条政策,有四点解读:

首先: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房住不炒。再次明确要求房住不炒,代表了全国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依然维持之前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波动下,调控的基本原则依然不会改变。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房住不炒也代表了未来楼市政策将依然打击投机投机,对真实居住保护。未来微调的政策也有利于刚需。

其次:因城施策持续。从2020年7月开始,本轮已经超过27城市,发布了30多次房地产收紧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属于从上而下的调控,房价上涨城市增加调控的趋势将进一步持续,也代表了未来政策会继续抑制市场过热发展。

第三: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房地产调控未来的核心依然是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另外必须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从政策预期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租赁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第四: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租赁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城市的二房东租赁模式跑路,暴雷,对于市场来说,后续依然会大量发展租赁租房,租售并举是趋势。

部分省市地区十四个五年计划目标纲要中房地产相关内容汇总如下:

—— 更多行业资料敬请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房集团是什么意思


简介中房集团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于1981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组建,
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原名为中国房屋建设开发公司,
1987年11月更名为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199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并以该公司为核心组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
是国有独资企业。
国家建设部副部长萧桐、杨慎,建设银行王岐山曾在公司第一、二届董事会中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2005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任命了新一届领导班子

2006
年10
月10
日由国资委任命新一届董事会,董事会由九人组成,分别为:董事长甄少华,董事:徐立鹏、王江涛、张青林、任传俊、范晓复、潘崇义、于长春、赵如冰。
经营班子由五人组成,分别为:总经理徐立鹏,副总经理沈东进、陈忠发、韩旭升、诸一军。
发展中房集团1999年1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精神,中房集团公司与原上级主管部门建设部脱钩,成为中央管理的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国有骨干企业。
中房集团公司归中央管理后,
原属建设部的中国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中国广顺房地产业开发公司、华通置业有限公司、中国住房投资建设公司按中央要求并入中房集团公司。
近年来又陆续接收了中国凯利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天诚(集团)总公司、长城房地产总公司、北京远望工程建设公司、中新经济发展总公司、上海华晖实业公司、福建安华发展总公司、中国智宝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公司、中天实业投资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原部属和军队、等多家企业。
2001年又接收了军队移交的保障性企业12家。
2004年经国资委批准接收原中汽总公司所属的北方安华集团公司、中汽财务公司。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房地产重组的指示精神,经双方友好协商和国资委批准,华能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航材集团所属房地产项目正式划转我公司。
公司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土地一级开发、物业与酒店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大主营业务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
通过机构改革和业务重组,目前集团公司总部设有
8个职能部门,分别为:办公厅、企业发展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审计部、投资管理部、法律部。
公司直属企业17家,直接控股的项目公司4家。
中房集团公司抓住发展机遇,突出抓好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开发。
近几年来公司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已有项目开发全部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在京开发的长远天地、乐城、颐源居、西山美庐等项目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新一轮项目也正在一个个启动。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中房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以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为契机,加快改革和发展,
抓住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突出主业,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中央企业。
2010年8月19日,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交集团与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重组工作会议,中房集团正式并入中交集团,重组进入实质作阶段。
领导致辞首先,谨代表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向关心、支持中房集团公司改革和发展的新老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房集团公司已经走过25年的里程。
二十多年来,中房集团公司亲历了房地产业从重生到繁荣的全过程,在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改善城市面貌、为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同时,也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开发和经营,酒店、物业资产经营与管理,工程咨询与设计、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居住需求为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了广阔的空间。
“十一五”计划建议中关于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房集团公司正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发展,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房集团公司愿全面加强与海内外朋友的业务合作,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经营管理中房集团1.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998年以来全国房地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期。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抓住发展机遇,突出抓好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逐步实现从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型的转变,直接开发项目。
几年来,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在京开发的西山美庐、乐城、颐源居、长远天地等项目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几年开发的项目有:西山美庐、碧水庄园A区、澳景花庭、颐源居、乐城、公主坟商业大厦、中天国际公寓、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天马河、广州雅景湾、南京长安国际中心等。
2.
物业经营与管理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紧紧依托房地产开发主营业务,形成了在经营管理物业类资产的经验和队伍,酒店、物业资产经营与管理也正发展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3.
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工程设计与咨询也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
目前集团公司下属有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等多家设计研究院所,形成了以产学研一体的工程设计与咨询的综合业务。
我们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煤气化工程等设计咨询方面处于我国领先地位。
4.
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
在国家扩大内需和鼓励住房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2004年以来,政府在土地供应、房地产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规范市场、激活消费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的房地产政策连连,旨在严格控制土地开发,降低金融风险,增强对中低阶层人群的支持。
及时准确了解我国土地和房地产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主要业务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商品房开发、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土地开发、资产管理。
领导班子董事会董事长:沈东进
副董事长:王江涛
董事:张涛韩志刚经营班子
总经理:沈东进
副总经理:徐永建张涛韩志刚企业文化公司VI
中房集团公司标志由五个英文字母——H、C、R、E、D组成,突出的字母H为英文HOUSING的第一个字
母,寓意中房集团公司以建设住宅为主;底部的四个字母C、R、E、D分别为中房集团公司英文名称中CHINA、REAL、ESTATE、DEVELOPMENT单词的首字母,为中房集团公司简称的缩写;同时突出的字母H也为英文HIGH的第一个字母,CRED是英文信用的词根,组合起来,寓意中房集团公司是重信用的企业;中房集团公司的标准字是方正简大黑体,寓意中房集团公司的主业——房地产业的特性及其构成;中房集团公司的标准色为“中房蓝”,象征蓝天,寓意中房集团公司的规模、实力以及企业腾飞的含义。
[核心文化企业使命:创新中房,安居中国
企业愿景:让居住更美好
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重诺守信,合作共赢
企业精神:勇于担当、精益求精、自强不息
企业作风:坚持不懈、勤勉廉洁、务实高效公司新闻
中房·瑞致国际开盘即售罄人民路首席大盘书写传奇
中房大盘在长开建
中房大盘抢滩人民东路
中房千寻“1.15小动物救助行动”玫瑰公益义卖
中房千寻打造重庆首个3G社区
中房集团并入中交集团不再受国资委直接监管
激烈博弈又一年(原载于《中国房地产报》)
楼市将现五大博弈(原载于《中国建设报》)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如何?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房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新城控股(601155)、招商蛇口(001979)、绿地控股(600606)、华侨城A(000069)、龙湖集团(00960.HK)

行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增速有所减缓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调控,从开发投资规模的增速上来看,2010-2015年期间,增速总体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反弹,2016-2019年期间,增速有所回升;由于疫情及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等原因,2020年及2021年增速开始下降。截至2022年8月份,2022年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为9.1万亿元。

在开发投资规模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房企也面临较大销售和资金压力,加之“保交付”等政策影响,房企新开工意愿持续下降。2022年1月至8月,房企新开工面积规模为8.51亿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7%,与2020年同时期相比下降39.2%。

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规模上升减慢

总体来看,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在2010-2021年期间呈现上升态势。201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6亿平方米,销售金额突破13万亿元。2017
-2021年期间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均维持在较高区间,其中销售面积的上升幅度较小,销售金额保持一定的上升规模。截至2022年8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79亿平方米,销售金额为8.6亿元。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4-2020年期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突破80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之中,由2014年77%的负债率上升至2020年80.7%。

4、房地产景气指数有所下降

从房地产行业总体景气度来看,2016-2019年,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020Q1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行业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不断回升,2020Q4为118.2%。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2022Q2为98.5%。

5、2022年共10家房企暴雷

在近几年政府宏观调控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依旧处于高速扩张之中,没有及时调整好经营规模与扩张速度,不少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宣告暴雷。目前共有30家房企宣告暴雷,其中,2021年9月恒大出现危机拉开了房企集体暴雷的序幕,2021年共有15家房企暴雷,其中包括恒大、正荣、富力等上市房企;截至2022年10月,2022年共10家房企暴雷,包括世贸、融创等龙头房企。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前景

房地产发展刚刚进入行业的中期,未来空间很大。

中国当前刚解决了有房住的问题,很多基本条件还不具备;其次,中国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城镇化的增量需求仍然存在;此外,中国城镇人均建筑面积不到40平方米,总体仍然处于供给不足的阶段,还没达到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的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超过一半以上的房子是2000年之前的,这些房子基本属于老破旧,无法满足老百姓对居住的需求,城市更新总量巨大。

最后,中国的好房子太少,绿色、智能、低碳、健康的居住要求根本没有满足。因此,房地产发展刚刚进入行业的中期,而非行业的晚期,未来的机会仍然很大。

总结简评:

在潮水退去后,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调整,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总之,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品质提升,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品质的需求。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建筑物的建筑质量、装修质量、小区环境质量等方面。品质提升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