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房地产市场怎么走?机构这样预测
2024年我国房地产将在谨慎乐观中延续下行趋势。
这意味着无论是国际机构,还是国内机构,对2024年我国房地产走势都持谨慎乐观态度。之所以谨慎,是基于当前房地产现状,楼市修复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业界普遍预测至少还需要一两年时间,而且这还要视城市情况而定。
之所以乐观,是基于我国足够坚韧的经济运行情况,随着2024年宏观经济的持续恢复,老百姓收入预期也会有所提高,房价预期也就有希望好转。既然2024年房地产还会继续下行,房地产规模自然也会有所下降,无论是房企新开工面积,还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相较于2023年,都还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包括房地产需求端,房地产销售规模也会有所下降。
2023年房地产需求端情况简述
关于2023年的楼市需求端,之所以会持续低迷,老百姓是不愿也不敢买房,其中有很多因素,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房价预期、收入预期和市场风险三方面。市场风险方面,主要还是在房企方面,也就是房地产供给端。
至于另外两方面,则是房价的持续下跌和老百姓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而这两方面,其实有着内在联系,老百姓收入预期乐观了,就愿意买房了,购房需求增加了,房价自然就上涨了,因此,最关键还是要让老百姓愿意买房。
2024年降低购房成本、降低购房门槛仍是政策优化聚焦点。不过由于楼市分化行情愈加明显,在不同能级城市还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不同城市采取不同力度的支持举措。
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前景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房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新城控股(601155)、招商蛇口(001979)、绿地控股(600606)、华侨城A(000069)、龙湖集团(00960.HK)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房地产行业重点政策汇总、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份额占比
行业概况
1、定义
房地产业是指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及产业房地产。住宅房地产是指用以居住的地产,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产业房地产是指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新型房地产形式。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环节市场庞大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带动一个城市GDP增长的基础上,房地产产业链上相关产业也随之壮大。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房地产上游主要包括土地供应、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三个环节;中游产业链包括工程咨询(规划、勘察、设计等)、施工建设、房地产开发三个环节;下游主要包括装饰装修、物业管理两个环节。其中,上游的土地供应环节由政府部门主导。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正处于规范调整期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完全推开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门,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随着住房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对经济的影响愈发不容忽视。我国房地产市场自发展以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78-1998年)。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虽然政府当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是效果不大。
(2)起步发展阶段(1998-2002年)。1998年标志着我国福利化分房制度的彻底结束和住房制度改革市场化的正式开始,至此,我国住房制度发生本质性变化。金融业改革和国外资本介入为房地产行业带来资金支持,同时外资流入带来对写字楼和办公楼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一步扩大。
(3)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2003年房地产业被列为我国经济性支柱产业,房地产投资大幅增加,房价上涨。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在此时期的一些表现,国家逐渐加强房地产信贷控制,灵活调整房贷利率等促进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4)频繁调控阶段(2009-2013年)。针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国家频繁出台相关调控政策,进一步强化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非首套房的信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国八条和新国五条出台,各大城市相继颁布限购限贷政策,企图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5)调整规范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提出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指明方向。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定位。2018年强调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1年楼市“新禁令”提出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供需双方规模,避免炒房行为抬高房价。一系列政策表明,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将进入调整规范阶段,将是一个长期的国家策略,也是未来很多年的一个长期的制度顶层设计。
行业政策背景:频繁调控,保证健康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确立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历经了多次重大政策调控。总体来讲,房地产刺激与打压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相应地形成激励与遏制的作用,即房地产的供给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一致。
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调控效果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为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国务院等部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又称“老国八条”等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各类政策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频繁调控期。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国家、地区的各项规划与政策中也在强调要“房住不炒”的定位。
2021年,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企提出三道红线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按照监管要求,到2023年6月底,12家试点房企的“三道红线”指标必须全部达标,2023年底所有房企实现达标。
行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增速有所减缓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调控,从开发投资规模的增速上来看,2010-2015年期间,增速总体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反弹,2016-2019年期间,增速有所回升;由于疫情及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等原因,2020年及2021年增速开始下降。截至2022年8月份,2022年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为9.1万亿元。
在开发投资规模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房企也面临较大销售和资金压力,加之“保交付”等政策影响,房企新开工意愿持续下降。2022年1月至8月,房企新开工面积规模为8.51亿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7%,与2020年同时期相比下降39.2%。
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规模上升减慢
总体来看,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在2010-2021年期间呈现上升态势。201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6亿平方米,销售金额突破13万亿元。2017
-2021年期间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均维持在较高区间,其中销售面积的上升幅度较小,销售金额保持一定的上升规模。截至2022年8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79亿平方米,销售金额为8.6亿元。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4-2020年期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突破80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之中,由2014年77%的负债率上升至2020年80.7%。
4、房地产景气指数有所下降
从房地产行业总体景气度来看,2016-2019年,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020Q1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行业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不断回升,2020Q4为118.2%。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2022Q2为98.5%。
5、2022年共10家房企暴雷
在近几年政府宏观调控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依旧处于高速扩张之中,没有及时调整好经营规模与扩张速度,不少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宣告暴雷。目前共有30家房企宣告暴雷,其中,2021年9月恒大出现危机拉开了房企集体暴雷的序幕,2021年共有15家房企暴雷,其中包括恒大、正荣、富力等上市房企;截至2022年10月,2022年共10家房企暴雷,包括世贸、融创等龙头房企。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与江苏商品房销售面积领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31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其中,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上海同比增长为正,2021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2%,安徽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7%;广东省、河南省、浙江省同比增长为负,2021年广东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河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同时可以观察得到,城市之间商品房销售面积梯级分布较为明显,如2021年排名第十的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80万平方米,与江苏省相差14671万平方米。
2、企业竞争:各环节竞争者众多
房地产行业拥有着复杂的产业环节,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通过计算该环节企业2021年营收占该环节所有上市企业的营收总和来得到市场份额占比。中游环节中,在工程咨询方面,太极实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华建集团,为11%;在建设施工方面,中国建筑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占比接近四分之三,其次是上海建工与陕西建工;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由于该环节市场竞争者众多,因此龙头企业的绝对地位不明显,前三名分别是绿地控股、碧桂园与万科A,其中绿地控股市场份额为8%。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与转型升级
自2016年第一次提出“房住不炒”的理念以来,国家层面及各省市陆续出台了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对“十四五”期间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发展目标及方向。其中,有部分地区对“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行业规划了具体目标,例如江西省在《江西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指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江西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黑龙江提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85平方米;部分地区对房地产行业的规划了发展方向,例如福建省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进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窗口期,低碳经济将成为各行各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之一。而房地产行业作为绿色减碳的关键领域,尤其是目前正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期”,低碳发展无疑是房地产行业重要的经济发展长线逻辑,更将成为突破行业困局的全新机遇。在“双碳”政策的助推下,借助数字化技术向低碳发展转型,无疑将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新风口,是实现告别“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的“旧三高”模式,迈向“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的“新三高”发展关键所在。
2、预期2022年房地产市场逐渐修复
2022年,受宏观经济下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以及前期调控政策对市场传导作用的滞后显现等因素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继续下行。在市场景气度加速下行背景下,为防范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维稳信号,将“保交楼”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和重组等方式,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及困难房企救助等纾困工作等,但“房住不炒”仍为政策主基调。
在房地产政策相对平稳的条件下,《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9·2022)》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增速回落,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增长0.8%,住宅开发投资由正转负,下降0.2%;在土地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销售均价将保持小幅上涨,全年增长2.8%。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王石表示「房地产市场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开始」,是什么意思?未来房地产市场会是何走向?
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变化和全球形势的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并没有走到尽头,而是刚刚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分析这一观点,并探讨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向。
首先,让我们来解析“房地产市场不是结束了,而且刚开始”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尽管过去几年中,一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了下滑和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到了尽头。相反,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重新调整和发展的机会。
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是房地产市场的关键驱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的购买力和投资意愿将增加,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此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也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住房和商业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机会。
其次,政府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政策和贷款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因此,政府的政策取向将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鼓励住房供应、支持购房者和投资者等措施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此外,技术的进步也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重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房地产项目,智能家居技术可以提供更便捷和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变革。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首先,金融市场的变动可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利率的变化、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融资环境造成影响。其次,环境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也是房地产市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人们对可持续和环保的住房和建筑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房地产市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应该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他们需要根据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来调整战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房地产项目。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政策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这包括提供土地资源、优化税收政策、推动住房供应等。最后,房地产行业应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创新,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综上所述,房地产市场并没有结束,而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过去几年中可能出现了一些调整和下滑,但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关注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政府政策和技术创新等因素,房地产市场可以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商业空间。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政策,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
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
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在人的一生当中,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大部分人工作还是普普通通,而且处处刀光剑影,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1
面对不顺心的工作,我们还得继续干下去
如果你家财万贯,那这份工作你随便丢弃
大不了去别的公司,但关键是你是靠这个工作来养家糊口,所以即使你不顺心,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因为饭碗我们丢不起,面对不顺心的工作,我们要学会排解。十个工作有九个是不顺心如意的,还有一个便是弃之可惜,干着也没劲儿的那种,所以,工作中不顺心是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态。
首先,不顺心时,深呼吸几口,想想现实就是这么骨感,现实社会里没有同情这一说,你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让不顺心变得顺心。
让心态平衡,我们无法改变这个工作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去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即使在不顺心的工作,我们也能给自己心灵找寻一处宁谧之处。
内心要设立一个目标,既然工作很不顺心,但暂时没办法舍弃这份工作,那我们不妨设一下生活中的目标,工作就是一个资金的来源,即使工作再烂,它最起码是提供资金渠道的。
我们用工资挣来的资金,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例如投资一个小房子或者理财等等,反正努力让这个工作中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变为自己想要的那个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常提起的转化。
现实中不顺心事情很多,而且以后还会更多,所以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即使不顺心也不要想着立马跳槽,跳槽之前要充分准备好,不然你去下一家公司,干几个月依然会跳槽,这得不偿失而且还会浪费时间,一切想好再跳。
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2
想换工作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不喜欢:
不喜欢工作内容,无聊、学不到东西或没有成就感;不喜欢公司,对公司的文化,制度要求和氛围等反感,不喜欢老板,没水平、不公平、强势高压;不喜欢同事,无法融入,被排挤被孤立。
2、不胜任:
工作压力大,难度高,自己老出错,被批评,被质疑,严重影响自信心。
3、没前景:
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可替代性高,公司、行业走下坡路,收入低,没有晋升空间。
如果你边看边频频点头,很有可能现在工作已经水深火热,毕竟满意的工作都是相似的,不满意的工作各有各的不幸
现在的各种不满意,基本都源自是一年前或N年前的选择,如果不找出问题出在哪,应该怎么避免或解决,下一次选择大概率还会掉进相同的坑,而且这个坑还是自己亲手挖的。
该怎么办?继续往下看
第一步:定义问题
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原因想辞职,不鼓励盲目的坚持,更不能轻易的放弃。
想离职,得弄明白为什么想要离职,是及时止损还是逃避困难。
一个人的职业现状不如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能力>企业的要求,表现为你会觉得没意思,工作无聊,状态低迷,缺乏激情,结果要么懒要么混,
2、当能力企业的要求,这个时候你就会忙且身心疲惫,因为跟不上公司的要求觉得很焦虑。
3、当企业回馈不足的时候,你就会出现抱怨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但钱没有赚到能力也没有提高,会心生不满。
4、当自己的需求不清楚的时候最糟糕,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今天看别人进互联网公司很好,明天看人家做金融很高大上,自媒体运营也去跟风,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就会陷入到迷茫的情绪中。
职业的本质是交换,用我们的能力和资源向特定的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说白了就是拿我们有的换我们想要的。
能力不够,换不来你想要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拿什么来换就更是无从下手。
以题主为例,文中仅提到“公司管理目前比较混乱,职能一直不清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很累,个人情绪易怒易躁”
所以,题主能力如何,想要什么,至少在描述里我们是不知道,不只题主可能不知道,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想要什么。
理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才知道问题到底应该是:“能力不胜任做不来想转行”还是“公司回馈不够要跳槽,换公司不换岗位”抑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要换工作”
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一样的方案,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轨迹,错误的问题+正确的方案=错误的结果,只有正确的问题+正确的方案=对的结果。
在分析原因时,大部分人都很容易犯基本归因错误,尤其是情况不好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相信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比如工作不顺心,我们会认为公司不好,老板不行,同事不给力。而当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相信这是我们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这也许是真的,但当其他人成功时,我们的偏见往往使我们认为ta很幸运,选对了职业方向,进到好公司,跟对了老板等等。
第二步:盘点收益
工作既然是一场交易,肯定就会有收益,听到收益先别高兴,因为对于不顺心的工作收益很可能是负的,负收益就是经验教训。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教训,比一百个道理有用得多,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总结出来。
所以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2、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后如何持续获得这种收益?
3、这份工作给我损失是什么?之后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种总结就是复盘,没有复盘,听再多的道理,读再多的书,学再多的课程都难有大改变,因为你会重复之前的错误模式,沿用过去的经验,你不教会自己,现实就会以各种残忍的方式教会你。
第三步:找解决方案
好工作=能力*意愿*前景,三者同时并存,缺一都不会长久,要知道下一份工作想做什么,离不开对这三大维度的了解和分析
1、职业选择的砝码:找到你的能力长板
能力分为三个层次:
知识:指我们知道的东西,包括事实类知识和经验型知识(法律、操作步骤、产品知识)
技能:能操作或完成的事情(演讲,数据分析、销售技巧),与知识组合变成职业能力
特质:思维模式、感受或行为、个性(理性、拖延、开朗、敏感)
是知识不够,技能不过关还是特质不匹配,要分是先天还是后天可以提升,一般而言,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只要这个领域不在我们的短板区,什么意思呢?
比如财务、数据分析,需要对数字敏感,如果你天生数感弱,那么在学习这些知识技能的时候就会很吃力,与我们学生时代学习文理科偏科是同理,特质也是一样的,如果是一个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岗位,比如销售、HR中的招聘培训岗,而你天生喜欢安静,不喜欢过多的人际交往,哪怕你是个学霸,与自己特质差异太大的工作也很难胜任。
分析是哪方面的能力与现在的工作不匹配,可以有效的发现自身的长板和短板。
选择工作应该扬长避短,避开我们的短板区,优先选择长板区,不要说什么自己一无是处,事实上,这些人我面试过上千人,与上百人一对一做过咨询,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找到自己的优势区,把他作为我们选择工作的砝码。
2、持续工作的源动力:发现你的兴趣热情
意愿很大程度由我们的兴趣和热情决定,兴趣很多时候受能力的影响,毕竟,没人会一如既往的喜欢自己一直做不好的事情,反之,你擅长的事情因为一直有正向的反馈,反而会慢慢的日久生情。
兴趣的判断,一定是努力过后,真真切切的实践后的结论,不能凭第一感觉喜欢或是讨厌下的定论,事实上,我们一开始的喜欢有可能是我们想象中的喜欢,比如我的一个转行的学员,就是一开始以为自己对花艺很感兴趣,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并且把花艺当成工作后,很快就开始厌烦。
以兴趣维度作为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个坑,大家很容易被一些鸡汤文迷惑,以为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可以逆袭,人生就此开挂。真实的情况是,现实中对工作热爱的人真的是极少数,估计很多人如果不用工作感觉会更开心。
所以兴趣只是好工作三大维度之一,不要过分强调热爱,天然的热爱固然好,没有也不要紧只要不讨厌就OK。
最后,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理想职业,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有能力胜任你喜欢的事,否则,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罢了。
3、逆袭开挂的基石:选择有前景的领域
似乎每个人都有个共识:行业很重要,选对风口,猪都能上天,现在的鸡汤文也不遗余力的鼓吹这一点。真实的情况其实挺复杂,选对领域重要,但又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这件事很难。
打个比方:如果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就像滚雪球,那么那条足够长,足够多雪的道就是我们要选择的领域,这个领域既包括了行业、公司,也包括了岗位,所以选对道是很重要。
问题来了,任何经济体和个人都有生命周期,我们的职业生涯一般是30-40年,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长则20-30年,比如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短则几年,比如互联网金融。
很多时候,你雪球还没滚完,道就到头了;还有两种更惨的,一条道还没成型就冲进去滚了半天什么都没有,或者一条道已经快到头了雪又少,而你才刚起步,忙活了半天,付出收入极度不成正比。没成型冲进去就像起步前进入,很容易成了先烈,在衰败期进入,大好青春年华浪费在一艘下沉的老破旧上,一不小心就陪葬了。
对于普通人,最好的结局是自己的职业发展起步和一个行业的起步期同步,或者在成长期进入也不错,但即使这样,未来你也很难在一个行业做到退休,转行,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因为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快于之前任何一个时代,并且只会越来越快,以前选择行业的那些标准并不能适用于当前。
有前景的行业有几个标准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别:
平均工资高
大量优秀人才涌入
门槛不低
加班不少
招聘量不小
总之,会让你感觉到欣欣向荣,富有生命力。
反之,就可以判断不是那么有前景的行业,还可以用来排除掉在衰退期的行业。其实风不风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避开下坡路的行业。
另外一开始没进入风口行业,后续也有其他的办法找机会:
修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砝码
保持与外界链接,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通过学习、投资的方式多跨界跨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最后机会来了的时候能抓的住。
改变和选择是你主动追寻的结果,要获得好的结果,一定是以你的认知升级和行动实践作为基础。
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怎么办3
我们在职场上,经常会遇到工作害人的情况。譬如做了某某工作,以至于不能赚更多的钱。譬如说在升职的关键时刻,却偏偏要出差。
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每到重要时刻,工作就会来害自己。
实际上,工作是死的,职务也是死的,而职场却是活的。
职场的活是因为,在职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工作,而是人。所以当一个工作或者职务对你产生作用时,你必须要看清楚,真正在对你下手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背后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死物是可怕的,因为它们都没有智慧,没有头脑。而人是最可怕的生物,所以人类才能做万物之主。
对职场高手而言,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做武器攻击人。待人以诚可以攻击,工作也可以攻击,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都可以加以利用。
如果说,你在职场上过得不顺心,觉得万事万物都在与自己作对,无论是工作也好,职务也好,处处都荆棘满地。
那么,不需要太过纳闷,你遭遇的困境其实很简单,所有的困难和麻烦,都是有人在制造。所以你只要找到幕后的黑手,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1、职场式囚笼,任何因素都会影响你。
职场其实就是个囚笼,身处其中日子长了自然会感觉到。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工作都会在某一天猛然跳将出来,给你致命打击。
你进入了职场,实际就是进入牢笼,职务就是你的牢房,而身边的一切,都是铁链和枷锁。
只有抱着这种思想的'人,才能够对职场中的事情小心谨慎,明白处处可能是陷阱。
新人们往往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以为只有敌人才会害人,却不晓得,敌人从不亲手害人,他们使用的都是你防不胜防的东西。
在职场中,能够影响到你的因素,是最需要防备的。看起来,一切可能都有利于你,但在关键时刻,它们却有可能被人利用,从而产生反作用。
所以一个职场高手会拆囚笼为房舍,所有禁锢自己的东西,都会成为他们的武器,到紧要关头能够攻击别人。
职场中的万事万物都放在那里,不为你所用,就为别人所用。
2、所有事情背后都有人存在。
职场是工作的世界,更是人的世界。但人们总会因为工作、职位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你感觉到铺天盖地的工作压力时,你会责怪工作,但实际上,这是因为有人在给你压力。当你承担着工作失败的痛苦时,你会责怪职业,但实际上,是有人在规划你的职业。
你在做的每件事情,源头都是人在谋划,过程中都有人在参与,结局都有人在决策,乃至于最后的奖惩也是由人来指定。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事情上,而是要放在人身上。做事就是做人。
职场中讨生活,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职业上面,更要放在人身上,尤其是你的上司,那才是能决定你命运的人。
只有搞清楚事情背后的人,弄明白这些人的想法和意图,分析出他们的利益倾向,你才可以游刃有余地做好每件事情。
把事情当事情做的人,往往最后会撞一鼻子灰。
3、千头万绪总有主谋。
当一个人遭遇困境的时候,一般都是千头万绪乱糟糟,会觉得整个职场都在对付你。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势。
如果势不利于你,所有事物都会与你为敌;当势有利于你,你就像是乘风破浪那样无往而不利。
只是浅显地讲,可能很难弄明白势是什么,但你只要懂得,当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不利于自己时,那就是势不在自己这一方。
譬如做业务时,每个细节都表现出竞争对手将获胜;竞聘时,所有人都属意其他人;论功行赏时,没有人记得你做过什么。
看起来是无力挽回的局面,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要善用人的原则,要记住,职场中万事万物的背后都有人存在。
越是千头万绪,源头越是简单。
就算几十个几百个细节叠加在一起,背后真正的主谋,可能就只有一个人。而你要解决问题,决不能纠缠在细节上,也不能只关心事情的发展。
你需要看清楚,究竟这件事情的关键决策人是谁,谁能在事情背后起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找到这个人,才能扭转大势,战胜对手。
4、善用资源才能避开陷阱。
有些人很痛恨自己的工作,觉得每天所做的都让自己毫无成就感,根本就是瞎混日子过。
而实际上,任何人的任何工作,他们做的每件事情,都可能是种资源。
聪明人会变废为宝,将繁琐的东西都变成为自己的资源。
这些职场中的万事万物,你不用,别人会用;在你手里面是烦心事,在别人手里就是宝贝,甚至可能是武器。
每个职场人的思想一定要具有发散性,当遇见一桩事情时,要先想对自己的好处和坏处,再想对别人的好处和坏处,最后想它完成或者失败后,局面能有什么变化。
只有经过如此这般的考量,你才能看透一件事情的所有可能性,才会明白,你应该如何利用一切。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在职场上,被人害了都不明白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遇事不想,只看表面,所以在他们眼里,工作只是工作,职务只是职务;但在职场高手看来,一切都是工具和资源,既可以变成别人的陷阱,又可以成为自己的优势。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好,千万别恨自己的工作。因为是工作就会有好处,就看你会不会用了。
5、永远不要直接与人为敌。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职场对手,有的人选择被动挨打,有的人选择主动出击。
而职场新人往往会犯一个毛病,就是直愣愣地冲着敌人进攻,认为真刀真枪地火拼,面对面地吵架拍桌子才是战斗。
辱骂绝不是战斗,这只会让你的个人形象减分。真正的高手是从不和人正面冲突的,他们往往躲在千丝万缕的事情之后,利用职场上的资源进攻对手。
就如之前所说,当你要升职的时候却要出差,那是因为对手安排了出差给你;当你业务快要谈成的时候,报价却泄密了,这也是对手在暗中捣鬼。
他们并不需要拍桌子骂人,因为这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不能令别人承认失败;只有用工作去打击人,用职场去攻击人,那才能起到奇效。
所以你在职场上,切不可公开与人为敌,免得腹背受敌,名声受损;而应该是将对手置于你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这才是上上之策。
房住不炒仍是楼市基调,中国房产市场的前景如何?
由于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来经济下滑的同时,房地产市场也一直不温不火。尽管多地区都推出了不少利好政策,但是楼市回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也有不少炒房者对于未来房地产的期待很大,但当前的楼市基调依旧是房住不炒。小编认为,未来中国房产市场的前景将以租购并举为主,让炒房者无所遁形,控制房价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让广大年轻人有希望买起房才是提高幸福感的重中之重。
不可质疑的是,过去为了谋取利益,不少经济较为优渥的群体在大批量购买房子之后会再次抛手,抬房价的同时,也能够让自己从中挣取利润。然而现在到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便是“房住不炒” ,让不同收入群体都能能够成功入住自己房子,才是广大民众内心真实的呼唤。这样才能够让楼市的环境越发健康,广大毕业生们也更加有信心去买房。
就拿小编身边的群体来讲,大家都已经年近30,近几年来房价翻了几番,但是拿到手的工资却少的可怜。抛弃日常开除之外,每年能存到银行卡的余额不过是几万罢了。按照这个速度,未来能不能买得起房不说,可能结婚都非常拮据,这也导致周边有不少大龄青年迟迟未婚。对于他们而言并非是不想买房,而是房价攀升的速度,实在超出了想象,存款根本达不到,房价的利息又特别高,买房的愿望日益落空。
而中国人对于买房又有特殊的情节,不管奋斗多少年,大家的目标最终大概率都会变成安家。也正是因为房子的重要性,所以楼市基调不断调整,满足每个人都有住所的同时,也拒绝任何哄抬房价现象的出现。